★人物简介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出生于河南开封,浙江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气象学、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学有所成立志救国
赵九章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赵九章通过庚款考试,于1935年赴柏林大学从师气象学家菲克尔。
赵九章1938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经竺可桢教授推荐,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九章促进组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赵九章主持下,该所很快发展成一个人才济济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所中一批有成就的科学家都直接或间接受过赵九章的指导。
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1938年,赵九章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完成了我国第一篇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热力学》。
★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1953年,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前苏联时,贝时璋(右)、吕叔湘(左)、赵九章(中)合影。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斯帕特尼克1号”,全世界为之震惊。外国的科技实力也让中国的科学家们热血翻腾: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不能有这些?新中国要想在世界上站稳脚跟,核武器、人造卫星一个都不能少。
1958年初,钱学森、竺可桢、赵九章三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上书,建议中国也应该开展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中国科学院为了人造卫星的工作专门成立了“581小组”,组长是钱学森,赵九章、卫一清任副组长。但是“好景不长”,1958年的大跃进影响了原有的研究计划。1958年6月,中科院提出要放重型卫星的计划,作为建国十周年的贺礼。但同年10月,赵九章为团长的“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去苏联进行了为期70天的考查访问。归来之后,他向中央讲述了我国国情以及科技实力在卫星发射工作中的差距,建议暂时调整空间技术研究到简单的气象和生物火箭之中。
赵九章写给周总理关于人造卫星重新上马的信件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后来又发射成功中远程导弹,卫星的载体问题已经被攻克了。这时候,赵九章把一直放在心上的人造卫星问题又提了出来。一封工工整整的信被当面呈交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上。
中科院的人造卫星方案《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建议》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将此任务命名为“651”任务,并成立了“651设计院”,赵九章任院长,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为钱骥。
时隔7年,赵九章两次上书,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研制工作终于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最终,东方红卫星也是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初样星的研制。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8年10月26日清晨,赵九章先生去世,享年61岁。虽然他没能亲眼见证“东方红一号”的冉冉升起,但是,中国的上空永远多了一颗属于他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