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拼经济比贡献看成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淄博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吕丕军向社会发布淄博市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情况。
2024年,全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为抓手,以开展知识产权“知创淄博”助力创新发展服务行动为载体,围绕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改革完善保护工作体系,推动各项任务举措贯彻落实,持续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年内淄博市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知识产权远程教育淄博分站连续6年获评全国优秀分站,在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知识产权保护指标得满分。
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方面:市场监管部门立案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1起,以行政裁决方式结案20起,查办商标侵权假冒案件169件、商业秘密案件2件;版权管理部门开展软件正版化检查168家次,侦破侵犯著作权大案要案3起;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海关等部门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持续营造“尊重知识、保护创新成果”的社会氛围。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全市公安部门破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不含烟草)5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7人,移诉197人,涉案金额数亿元;全市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7件,批准逮捕5件9人,起诉31件58人;全市两级法院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31件、判决56人,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127件、审结1097件,结案率达97.3%。
强化知识产权仲裁及人民调解
淄博仲裁委办理知识产权仲裁案件2件、标的额603.76万元;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62件,调解成功35件。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
专利工作方面,2024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3065件,同比增长20.9%;发明专利拥有量13821件,同比增长19.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9.37件,列全省第5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29件,提前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
商标工作方面,全市注册商标总量达102416件,马德里商标累计177件,中国驰名商标累计91件。
地理标志工作方面,全市地理标志商标累计达到50件。
著作权工作方面,2024年全市著作权作品登记4.7万余件,新增3家区县版权工作站。
植物新品种工作方面,2024年5个玉米品种、2个小麦品种通过省级审定;3个小麦品种成功转化,转让资金712万元;1个项目获得第四届齐鲁农业科技奖技术创新奖一等奖;1个小麦品种入选2023年度小麦品种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运用和服务
一是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深入开展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与中国人民银行淄博市分行签订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合作协议,搭建政银企交流合作平台。全市全年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36件,质押金额21.3亿元。
二是深化知识产权导航服务。围绕重点产业链及企业实施专利导航,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专利布局,加快推动专利导航成果落地。2024年实施市级导航项目7个、省级专利导航项目5个;组织开展企业专利微导航训练营培训,参与企业达40余家。
三是开展知识产权梯次培育。在高价值专利创造、专利转化运用等方面给予重点企业指导帮扶。截至2024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家、优势企业30家;创新主体累计获评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银奖1项、优秀奖30项,省专利奖特别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四是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盘点高校、科研院所存量专利2600余件,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活动2次;深入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在国家平台完成开放许可发布9件;企业从高校、院所达成转让和许可实施143件,增幅81.01%;建立创新成长型企业库437家,省优势示范培育企业库55家,国家优势示范企业库50家。
五是加快专利预审授权。2024年,淄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合格3794件、同比增长156%,在全国47个地市级保护中心排名第11位;专利授权量3230件、授权率85.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036件,平均授权周期压缩至55天,较普通渠道缩短91.36%。
2025年,全市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将聚焦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化“知创淄博”助力创新发展服务行动,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是持续优化政策和服务体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圈”。深入落实《淄博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6年)》,做好知识产权“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围绕转化运用、融资信贷、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等重点环节,加强与产业、科技、贸易等各领域政策的有机衔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完善服务企业事项清单,发挥好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作用,引进和培育高端服务机构,扩展知识产权专家库服务范围,完善服务措施,增强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知创淄博”高端服务品牌。
二是实施专利预审通道提质扩容工程,铺设创新发展“快速路”。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产业创新的关键加速作用,持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2025年发明专利预审合格量继续保持合理增长;做好对上争取,争取扩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为新增服务产业领域。
三是实施专利转移转化促进工程,搭建供需合作“连心桥”。重点围绕淄博市二十条产业链开展转化运用供需对接、信贷支持、高价值专利数据库建设、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等一系列知识产权赋能工作,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立机器人产业专利池,加强知识产权对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做长的支撑作用,2025年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以上,高价值发明专利达到5800件以上,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33件以上。
四是实施保护运用能力提升工程,打造地方经济“活力场”。用好“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和知识产权关联事案复合处理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代理机构监管,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模式无效审理试点;在八大局市场建设知识产权规范化样板街区,培育打造区域性知名地标品牌。
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其他成员部门也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加强政策普及宣传等形式,形成全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合力,共同营造“尊重知识、保护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