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 600016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5家!淄博创新环境持续向好

摘要 全市已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5家;截至2023年底,680人次“科技副总”带动企业增收25.79亿元……

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是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集聚人才、资金、技术、成果等创新要素,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持续向好的创新环境,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产业发展更有活力。

高能级平台提质 培厚创新沃土

6月19日一早,淄博产研院院长石锡峰早早来到科扬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装配车间,指导企业技术人员细化光催化废气处理装置核心材料模块的布局与安装。眼下,20000m^3/h风量样机装配接近尾声,即将发往客户。

“中小型环境治理企业普遍面临技术迭代速度快,自身研发能力弱的问题,市产研院专家团队与我们开展联合攻关,淄博市、高新区两级人才项目全力支持,不到一年时间,撬装式光催化材料制备与废气处理一体化设备研发成功。”企业总经理宋明洋满怀期待。该项目推广应用后,预计每年将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

在淄博,高能级创新平台的集聚作用正逐步显现。

自2020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围绕从源头创新、工程技术研究到成果转化的产业技术发展路径,积极构建“基础研究平台——工程化应用研究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发展格局,全面融入国家、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体系。

以淄博产研院为例,围绕淄博市“四强”产业需求,依托灵活创新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打造“研究院+创新单元+创投基金+转化平台+产业基金”的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成立4年来,淄博产研院已集聚入库创新项目449项,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3项,参股孵化企业和平台19家,凝聚高水平创新团队18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10人,有效助推地方产业提级发展。

“提质培优”创新平台,我市始终不遗余力。支持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强化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建设,联合高校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立更加开放、多元的运营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5家,科技领域营商环境持续提升。

畅通成果转化渠道 激发产业活力

搭建创新平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是淄博营造最优创新环境的两大着力点。

高校的科研成果众多,如何进行评价、筛选?企业对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如何发掘?……针对国内科技成果转化普遍存在的这类共性难题,我市持续探索与创新。

在科技成果需求阶段,引入中科“双百工程”,对全市重点产业链进行图谱分析和战略咨询,对引进项目的可行性先行论证;创新“科技副总”模式,鼓励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到企业挂职,共同提炼企业技术需求,寻找产学研合作。截至2023年底,全市企业已累计从69所市内外高校院所聘任“科技副总”680人次,与我市企业签订产学研项目459项,向企业实施成果转化267项,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25.79亿元。

在科技成果发现、引进阶段,我市统筹企业创新需求,通过揭榜挂帅、项目路演等形式集中开展成果引进;选派12名干部到省内外高校富集片区担任“科技专员”,帮助企业对接高校,引进成果。

高青县科技局副局长杨良已在北京化工大学任职“科技专员”一年有余。“肩负科技合作交流和人才招引重要职责,如何实现‘科技质效’?我们不仅要与高校结下深厚友谊,深度链接一批专家人才,还要摸透双方需求,力求精准促成校企交流对接。”杨良感触颇深。在他的促成下,北京化工大学14名教师专程来到高青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市科技局带领全市30余家企业到校开展“科技合作名校直通车”活动……近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教师岳冬梅,有意将其高端涂料项目最新成果落地高青化工园区,双方正紧密洽谈中。

       2023年9月,淄博市暨高青县与北京化工大学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后,企业与学校教师进一步对接洽谈。

“科技搭台,为企业发展赋予了长足的创新动力,‘科技专员’‘科技合作名校直通车’等模式,解决了企业的现实难题。”山东富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张川川由衷地说。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仲旗亦对高青县乃至淄博市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良的营商环境表示肯定,希望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

校企携手,创新突破,正成为创新淄博的常态。

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 塑优创新环境

一项科技成果,从研发成功到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眼下,淄博正尝试创新破题之路。

今年6月中旬,首批淄博市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心开启申报。概念验证中心旨在帮助解决早期研究阶段验证资金源缺乏、产品化商业化知识缺乏、创新链主体间信任缺乏等问题。依托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资源,我市针对可转化成果的小试、中试、产业化等阶段,开展技术可行性与商业可行性验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与此同时,对于熟化的成果,我市一方面加速实现产品化、产业化,另一方面,配套人才、资金、项目等全要素政策支持,鼓励注册成企业,加速成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2024年6月21日,淄博鲁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生产免烫树脂产品。

这几天,淄博鲁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水性聚氨酯免烫树脂材料的配比调试。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这一技术,在该企业落地转化后,将有效解决免熨烫衬衣布料的甲醛含量问题。“淄博各级政府部门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我们与高校的联系畅通,多年来已先后与东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为今后的长足发展打好了基础。”淄博鲁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艾德表示。

良好的创新环境,既是吸引力、竞争力,又是创造力、驱动力。今年,我市共有1144家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范围,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有869家,分别比2023年增加115家和113家。

高质量的创新环境,正凝聚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助推力。6月14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对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提出明确要求。接下来,我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实施创新平台引领行动,加快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因地制宜、精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淄博一一积石山,17经济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