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遨游、神舟飞天、嫦娥探月……承载着中国人的航天梦想,也承载着淄博人的航天梦想。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那时,从卫星对地广播中聆传来美妙动听的《东方红》乐曲,正是来自山东淄博鲁东乐器厂研制的“周村编钟”奏响的。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隆重发射升空。在那个令国人无比激动的日子,淄博市张店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承明先生创作的立体榜书《龙》,搭乘神舟九号飞船,陪伴航天英雄们遨游太空13天,再次续写了淄博人的航天梦。
对于王承明先生来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是他人生高光时刻。回想当时的情形,王承明先生仍记忆犹新:“2012年适值龙年,神舟九号第一次出现女性航天员—巾帼英雄刘洋。神舟九号腾空,搭载着立体榜书《龙》字,是华夏子孙实现‘嫦娥奔月’与‘神龙飞天’的完美结合。”
2022年6月11日,记者慕名采访了“遨游太空·中华神龙”的书法作品创作者王承明先生。
初见王承明先生,脸上挂着温文尔雅的微笑,说话慢条斯理,沉静温和,像随时可以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多年老友。即使谈论起为之自豪的“立体书法”,也是淡然从容,一幅精神内敛、谦谦君子的学者模样,不能不说他是一位学养和修养极其到家的人。
王承明,1962年生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淄博市张店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企业家书画协会副主席。1978年考入太原机械学院自动控制系。自幼秉承家学,临习不辍近五十多年。初学欧,后学草书四十余年,追二王、师怀素,博览诸家。1979年即获大学书法大赛一等奖。
变化的世间万物总有其不变的发展规律,当事情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质的飞跃。王承明先生的艺术之路也是如此。他从艺生涯五十载,孤独寂寞的临摹古人技法,潜心研究传统与现代的传承关系,让古人之法融入自己血液,最后幻化出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无数个夜晚,王承明先生总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传统的书法无论怎样用笔,写出的字都是平面的,其表现力略显单薄。”
如何突破?王承明先生发挥出一个高级工程师在试验、总结、创新方面的优势,经过大量的试验、失败、再试验的循回往复,厚积薄发,独创立体榜书,将中国传统书法的二维表现空间扩展为三维表现空间,开创了中国书法立体表现力的先河。其发明的立体书法作品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国家著作权保护。
艺术从来就不是单独存在的。正所谓古人所云:诗言志,歌咏言。一个人写出来的字,是他的第二张名片,一手好字,能增加本人的美誉度。王承明先生的书法,不求险峻,但求端正。不求张扬,但求稳重。不求险绝,但求中庸。整篇作品,力求写完整、写正确,少写别字(异体字),不写错字,杜绝自造文字及写法。这也像极了他本人:遵守规矩、严谨务实、堂堂正正、刚正不阿。不追求表面的华丽,只为了内心的平和。
一身正气、胸怀宽广的王承明先生把对自己人生的要求也放到书法之中。“立体书法的优势在书写大字,即榜书范围。中国的书法在榜书兴起以前,多是小字,讲究的是‘雅’,而榜书大字讲究的是‘势’。”要做到二者和谐统一,立体榜书应运而生。立体榜书能够做到浓而不黑、淡而不虚,将榜书的“势”与中小字书法的“雅”由对立到统一。以三维表现手法呈现在世人面前。作品获奖于迎世博首届榜书大赛等多项大赛、淄博市第三届文化产业创意大赛银奖。作品先后被总装备部、中国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铁道部党校等多单位收藏,并成为歌唱家刘和刚、体操奥运冠军张成龙等名家的藏品。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对王承明先生的书法也大为赞叹,钟爱有加。
作品《龙》被选定搭载神舟九号飞船飞赴天宫一号空间站,遨游太空13天,更是对王承明先生立体榜书的充分肯定,也激发了他更大的创作热情。他先后创作出了神态各异的“飞龙”以及《云》《虎》《鼎》《寿》《爱》《润》等立体榜书作品,深受书法爱好者的追捧。同时王承明先生探索以陶瓷为载体的陶瓷书法,成绩斐然。
世界上有一条很长很美的路叫梦想,还有一堵很高很硬的墙叫现实,翻越那堵墙叫坚持,推倒那堵墙叫突破。扎实、稳重,默默拼搏的王承明先生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潜心修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王承明先生立体书法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在经历了生活的风雨之后必幻成一抹书坛上靓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