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援藏干部王树槐:难忘以命相搏的日夜 无悔三年援藏的岁月

摘要 6月3日,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树槐翻看着在西藏拍摄的照片,离开西藏19年了,那里的蓝天白云,那里的白雪碧水,那里热情淳朴的百姓,还有在那里激情燃烧的3年岁月,不时出现在他的梦中。尽管心头有着无数牵挂,可由于身体原因,这19年,他没能再次踏上那片为之付出汗水甚至血水的土地。

1.png

王树槐(左)翻看着照片,讲述着在西藏的岁月

2.png

王树槐给记者讲述在西藏的故事

6月3日,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树槐翻看着在西藏拍摄的照片,离开西藏19年了,那里的蓝天白云,那里的白雪碧水,那里热情淳朴的百姓,还有在那里激情燃烧的3年岁月,不时出现在他的梦中。尽管心头有着无数牵挂,可由于身体原因,这19年,他没能再次踏上那片为之付出汗水甚至血水的土地。

王树槐是淄博第二批援藏工作组的领队,1998年5月,他们一行7人到达西藏昂仁,对口支援,时任沂源县委副书记的王树槐任昂仁县委书记。

照片中的王树槐,脸部明显水肿。在西藏3年,他的身体一直没有适应高原环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时不时耳鸣,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脸“胖大”了起来。后来,他的耳朵直接听不见了,因“左心舒张功能不良引起的大脑缺血,突发性、混合性的耳聋耳鸣”被紧急送回淄博治疗。可是,在淄博待了十几天,挂心各项工作进度的他,瞒着家人、带着60包中药又回到了昂仁。时至今日,他的听力依然不好。

提起在西藏的日子,王树槐深情地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站出来做点事情,备感荣幸、无怨无悔!

3.png

树槐(右)到牧民家走访

主动融入,与当地百姓坐在一条凳子上

“一直没能适应高原生活,缺氧反应时时伴随,您是怎么熬过来的?”

王树槐纠正着记者的用词,“这不能说是熬,在昂仁的每一天都特别充实,那是一个洗涤心灵的地方,到了那里,你从内心就想为百姓做点事情。”

在王树槐看来,最难的不是克服身体的不适,而是真正融入当地的生活,“融入百姓的生活,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才能为他们做点事情。”

在第二批援藏工作组到昂仁的时候,没有电,没有天然气,烧水做饭都是用炉子,燃料就是牛粪。每次到牧民家里走访,牧民非常热情,用手抓起牛粪把火烧旺,再用手拿起一块抹布把碗里里外外擦干净,水开后冲上酥油茶,端到你的面前。他们的感激之情,都在这一碗茶里。

牛粪是牧区重要的生活资料,在牧民看来,这是非常纯净的,但是在我们眼里……这时,王树槐就会毫不犹豫地接过来,大口喝下去。

很快,王树槐在自己宿舍烧水做饭也开始用手抓牛粪,“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工作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在藏族干部眼中,王树槐对牧区群众总是和蔼可亲,可有一次,王树槐真的发火了!海拔近6000米的高寒地区宁果乡,有些牧民一夜之间突然返贫,甚至断粮了!王树槐带着人立即前往,直接到了牧民家里。结果发现,牧民家里一只羊都没有了。再三询问之下,牧民说,前几天来了一群外地人,拉着一些破旧自行车、收音机和过期的啤酒,换走了他们的牛羊……王树槐听完,非常生气,他告诉翻译:“我说什么,你就翻译什么,不要修饰!哪能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好好的日子,葬送在自己手里,你们不心痛?”

发火归发火,王树槐对牧区群众的心更加炙热,他们一行5人马不停蹄地在各个村奔走了一周,7天里,近6000米的高度让他们头疼得快要炸开,肚子里吐得只剩下了胆汁,可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勇气战胜了高原反应,他们每到一个村庄,都了解详细情况,制定具体救灾方案。临走时,王树槐一行5人把身上全部1060元现金留下,把带的方便面留出6包(归途的口粮),其他都留给了牧区群众。回到昂仁县城后,王树槐组织往宁果送粮。

4.png

援藏干部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以命相搏,救灾快一点再快一点

1999年10月底,冈底斯山麓的雪来得异常凶猛,一连下了好几天,夜里,一直很难入眠的王树槐因为惦记牧区百姓更睡不着了,挨到天亮,他整理好物品准备去牧区时,得到了消息:措迈乡发生严重雪灾。二话不说,王树槐、侯全明、郭刚立即出发,路上,他们才真正明白雪灾的严重性,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根本找不到路,何况要穿过仲拉山口!“零下30多度,这么大的雪,从来没有听说过谁能穿过仲拉山口!”一名藏族干部表示。王树槐决定闯一下!他们尝试着开车行走了一段,积雪太深,汽车根本无法继续前行,无奈撤了回来。第二天,王树槐一行又出发了,这次强行行驶,汽车差点滑进沟里,车上的人可以说是捡回了一条命。惊魂未定的司机看着王树槐,眼神中满是询问:还走吗?王树槐只能不情愿地从牙缝中蹦出了俩字:撤吧!

雪灾后的第五天,王树槐再也沉不住气了,开始了第三次冒险,当王树槐第三次达到仲拉山口时,藏族同胞出现了,他们跑到汽车前,一字排开,一铲一铲地铲雪。王树槐永远都忘不了那个场面,他也下车加入扫雪的行列。终于,车辆冲过了5300多米的仲拉山口。“你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也会交付真心。”

在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王树槐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访,一家一户地询问,心里只有两个字,救灾!白天一直忙碌着没啥感觉,夜里闲下来,高原反应让王树槐的头都快炸了,眼睛也疼得睁不开,时不时地一阵干呕,他觉得夜特别长,当时他想:如果全变成白天,这样能多为牧民做多少事啊!

三天三夜,他就这样过来了,救灾的物资到了,他也放心了!

5.png

王树槐(中)和藏族干部到日喀则领奖

担当作为,为当地百姓做点事情

王树槐刚到昂仁时,尽管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活生生的现实赤裸裸地冲击着眼睛时,他还是被吓到了,这里离日喀则217公里,所谓的路也是乱石滩中压出的车辙,县城没有自来水,没有电,通讯条件十分落后,县城只有一部卫星电话,还时常打不出去;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看病,而传染病又多发;旱、涝、风、雹、霜、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说来就来……

身处如此环境,又远离家乡,远离亲人,那种孤独是别人难以想象的。

王树槐很快就调整了过来,和其他援藏干部一起,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顶着高原反应,克服种种困难,奔走着,“大家都想做点事情,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从官方提供的数据中,记者看到,王树槐带领的第二批援藏干部确实干了很多事情:从进藏以来,根据昂仁县的实际修改、补充、完善了县城总体规划,制定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组建县城环卫队。为提高县城的综合功能和辐射能力,先后修建团结路、幸福路、希望路、环湖路中心路西延工程、体育场新建工程、人民公园扩建工程、观湖台,昂仁县委、政府大院改造和道路硬化工程。建起了桑桑小学、卡嘎小学、秋窝小学,实施了淄博希望小学二期工程建设,新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秋窝乡医院、措迈乡医院,新建秋窝吊桥,为17个乡各购置一部拖拉机,建设一幢干部职工宿舍楼,新建桑桑宾馆,为19个村配套资金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投资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完善城市建设项目,改善县乡办公条件,支持县武警营房改造工程、藏医院改造工程及县老干部活动室等工程建设。

不仅如此,他们还争取到了国家和自治区投资,进行了彻朗电站改扩建工程,该工程于2000年9月28日试车发电;实施了县城给水工程,该工程于2000年5月竣工供水;重建了格荣大桥,建设了日吾其电站。

这么多的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王树槐天天忙得脚不沾地。

那时,连藏族干部都知道,他们这位年轻的汉族县委书记是“拼命三郎”,不管身体怎样,不管条件怎样,只要是为了工作,他总是不停地冲刺,从来没听见他说一个“累”字。

王树槐的病就是那个时候落下的病根,并终于在2001年爆发,他被送回淄博治疗。可情况稍微好转,他又回到了西藏,当同志们劝他将工作稍微放慢一下时,他说:“我们援藏,一共就三年时间,满打满算才一千来天,每一天都要用起来。”

王树槐档案

王树槐,1960年11月出生,淄博市临淄区人。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

历任沂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沂源县委副书记、淄博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西藏自治区昂仁县委书记,淄川区长,淄川区委书记,淄博市副市级干部、博山区委书记,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淄博市总工会主席,现任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兵 任灵芝 通讯员 巨荣俊 张灿 刘金辉 报道)

编辑:周天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