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你若生死相依,我必不离不弃

摘要 我亲切的称他为“许老师”,是我的一名60岁的脑梗患者,他是通过朋友介绍找到我看病的。第一次他交谈时并不是很融洽,明显感觉他对我有些不信任,还没正式进入治疗,就匆匆结束了谈话,要求开点药就走了。我虽然很纳...

我亲切的称他为“许老师”,是我的一名60岁的脑梗患者,他是通过朋友介绍找到我看病的。第一次他交谈时并不是很融洽,明显感觉他对我有些不信任,还没正式进入治疗,就匆匆结束了谈话,要求开点药就走了。我虽然很纳闷,但也没有太在意。

一段时间后,“许老师”主动加了我的微信,经常在微信中跟我叙说他的不适,我都耐心的回应。有一天他告诉我,第一次之所以匆匆的结束就诊,是因为看我并不是一位老大夫,在他印象中凡是看病好的应该都是“老大夫”。但是在后来的接触中,他感到我能说到他的心里。

当我在门诊再次遇到他时,我吃了一惊,差点没认出他来,才1个月的时间,他瘦了很多,眉头紧锁,陪着他来的家人一直在旁边说让他住院治疗,他的坏情绪已让家人苦不堪言。“许老师”年轻时是说一不二的铮铮男子汉,凡事要求完美。七年前不幸得了脑梗死后,出现了左侧肢体的麻胀一直让他非常纠结。为了完全去掉病根,他想尽了一切办法,去过济南、北京的大医院,也去乡下找过所谓的“神医”,为了治病他已经到了强迫症的边缘。这次来我这里,已经痛苦不堪。左侧偏身麻胀比以前加重,焦虑、坐卧不安,烦躁易怒,连平时爱看的电视都不能坚持看一分钟。因为太烦,无处安放自己的肢体,饭也吃不进去,最让“许老师”纠结并难以启齿的是晚上小便多、便秘、失眠,一整晚睡不上一个小时,好歹能睡一会,还噩梦连连,老是做死人的梦,醒后情绪更加不好,甚至有不想活的念头,搅的妻子和孩子既担心,但又束手无策。

微信截图_20200525162457.png

这次接诊“许老师”,听了他的情况我心里咯噔一下,明白这是个棘手的病人。他很痛苦,而所有的痛苦与其性格又息息相关,我接触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我初步判断他左侧偏身麻胀是脑梗死后遗症,之所以加重:一方面可能有新的脑梗死,另一方面更大可能是与其情绪有关。做了头MRI后印证了我的第二判断,没有新的脑梗死,但旧病灶在右侧丘脑,这是感觉中枢,所以他的肢体麻胀是脑梗死后遗症;我用焦虑抑郁量表对他进行了评估,结果是中度焦虑和抑郁,这个就不难理解他的临床表现。针对其病情,我给他采取了脑血管病综合治疗方案,调整血糖血压的同时抗焦虑抑郁,调整睡眠。住院期间,我注重和他多沟通病情,告诉他的验血结果表明他身体素质很好,鼓励他积极治疗。我不断地给他树立信心,看到他情绪开始变化。三天后,我在查房时竟然看到了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眉头舒展开了,精神也好了很多。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当晚睡着了,也不那么烦气了,大小便也神奇的好了很多,就连这么多年的左侧肢体麻胀也减轻了不少。他一直跟我说:“没想到治疗效果这么好!”最感谢我的还是他的妻子,在旁边念叨着“如果不是遇到韩大夫,我们一家人都快被他逼疯了!”

看到“许老师”一家人脸上开心的笑容,作为医生的价值感油然而生,这是从不被信任到充分肯定的喜悦和幸福。“你若生死相依,我必不离不弃”,这说的不仅是地老天荒的爱情,也是医患这种特殊关系所包含的生命与健康的托付。(韩苗苗

微信截图_20200525162524.png

韩苗苗:神经病学博士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二科主治医师,山东省卒中管理和认知障碍分会委员、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2017年赴意大利萨萨里大学神经内科交流学习。在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主要研究方向是帕金森病及阿尔茨海默病等方面,擅长头痛,头晕,脑血管疾病,癫痫,周围神经病等常见疾病的诊治。荣获“淄博市优秀第一村医”称号。

联系电话:15266483504

编辑:何海丽00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