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上午9:50,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其友,走完了生命的65年历程。
徐其友是因病去世的。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刻,他用尽最后的气力睁开双眼,用孱弱的目光注视着儿子徐博。徐博读得懂父亲的目光。他知道,父亲目光里,是对身后事的再一次叮嘱。他饱含着热泪,向慈爱的父亲点了点头。
徐其友安祥地合上了眼睛。他觉得,自己可以放心地离开了,没有遗憾,没有牵挂。
(三)
2011年11月,徐其友光荣退休。
在告别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前,徐其友来到单位,抚摸着自己曾经使用过的小推车、铁锨、疏通机,默默地面对着这些昔日的老伙伴,跟它们说话,向它们道别,他不舍得离开它们啊。但年龄不饶人,风里来,雨里去,高温酷暑,严寒冰雪,徐其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干了大半辈子环卫,身上留下许多职业病,他应该休息休息了!
回到家,徐其友总在琢磨着怎样才能在为社会,为国家做出点什么。在看电视、读报纸的时候,了解到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就产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2017年11月2日,徐其友因病住院,躺在病床上,给淄博市淄川区红十字会写了一份《遗体捐献申请书》。他写道:“我自愿捐献遗。”“不讲任何条件,不举行仪式,把遗体捐给国家解剖。”
写完,他叮嘱儿子徐博,联系红十字会办理捐献手续。
父亲的倔脾气,徐博是最知道的。正是因为父亲这个脾气,他也才选择了环卫工作,并从这份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2000年6月,徐博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父亲就问他:“你打算干什么工作?”徐博说:“我的同学,有的考公务员,有的自己当小老板,我想……”
“你什么也别想了,就跟着我干环卫吧。人家都说,子承父业,我和你妈都干环卫,我觉得干环卫就挺好。”徐其友打断了儿子的话。
在徐博心中,父亲干的可都是掏粪之类的脏活累活。他清楚地记得,1997年五一放假期间,淄川一生活区下水管道堵塞,污水横流,父亲接到任务后,带领职工立即对下水道进行疏通,他们忍着难闻的气味,用铁锨一点点地把粪便、淤泥、碎砖等挖进粪桶,靴子里灌满了粪水,身上脸上到处都沾上了粪便,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足足在粪水臭水里苦干了两天,终于将下水管道全部疏通。
在徐博心中,母亲杨玉华十余年如一日,坚守在道路保洁的第一线。
在徐博心中,姑姑徐慧、舅舅杨峰,也都是奋战在环卫一线的工作人员。
“怎么,你怕了?你是怕脏、怕苦、怕累、怕臭,还是怕人家说闲话?”见徐博犹豫,徐其友严厉地问。
“我什么也不怕。爸爸妈妈和姑姑舅舅都不怕,我怕什么?”就这样,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徐博,带着父亲母亲的期许,怀着对环卫工作的满腔热忱,成了一名环卫工人,面对亲戚朋友、同学异样的目光,他坦然处之。
工作之初,徐博同舅舅杨峰一样,从事垃圾装卸工作,每天要装几吨垃圾,一天下来,浑身像是散了架,先是手上磨起了血泡,疼得不敢碰,后来,渐渐地结了茧子。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徐博一天天地成熟起来。看到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城市,一天比一天整洁美丽,他心里感觉特别满足,特别幸福。慢慢地,他理解环卫工作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真谛,更理解了父辈们执着坚守的意义。
2004年12月,徐博的女儿出生不久即被确诊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出生仅40天就被推进了手术室。陪同女儿做完手术,徐博很快就重返工作岗位。
徐其友在病床上书写的《遗体捐献申请》
徐博含着眼泪,用一双颤抖的双手,从父亲手中接过那份沉甸甸的《遗体捐献申请书》,他嘴里答应着,心里却犯起了难:父亲要捐献遗体,这可是大事啊,怎么着,也得跟家人商量商量吧?
于是,徐博召集来家里的亲戚,讲述了父亲的决定。全家人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尊重老人的选择。
这一刻,徐博热泪盈眶,他感到自己生长在这样一个充满了爱的家庭,心如春天般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