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华(右)告诉赵庆欣,现在天冷,老两口很少出去串门
正谈着修大棚的事情,一名村民走了进来,“我这里有个1978年民政部批的条子,写着我可以拿一件军大衣。我来看看有没有。” 淄博市农业局派到高青县木李镇堤外周村的“第一书记”赵庆欣笑着说,“您去找找,合适您就拿着。” “我找了,没有。别的衣服不是批给我的,我不要。”这名村民在里屋转了一圈,出门走了。 看到记者满眼疑惑的样子,赵庆欣尴尬一笑,“村里工作就是这样,我们淄博市农业局执法队刚给村民捐了一批衣服,让老百姓来自己选。这位大爷可能还没搞明白啥事。” 虽然很多村民用上了智能手机,但思考问题的方式却跟时代脱了节,一些想法每每让人哭笑不得。 “第一书记”最棘手的问题 高青县的25位“第一书记”经常在一起交流,33岁的赵庆欣感觉扶贫工作的最大问题在于脱节的观念。“资金的帮扶很重要,也很急迫,但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是村民的文化水平太低。” 1月17日早上6点,记者给赵庆欣打电话的时候,他已经在做饭了。“我做完饭,咱们马上就动身。”赵庆欣的妻子怀孕后妊娠反应比较厉害,白天忙完“第一书记”展销会的洽谈工作,他就暂时留在了家里。但是次日一大早必须早起,因为要在早上8点之前赶到任职“第一书记”的堤外周村,当天村里好多事情要忙活。 “今天县里有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问卷调查,我早点到,可以提前安排安排。”对这个问卷调查,赵庆欣很重视。他觉得解决贫困村的关键,就是让村民改变思路,提升素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这样,好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他不断催促下,现在145名村民完成了培训。 上午9点,原定在家的村民都要来村里文化大院填写调查问卷,但是人来得并不齐,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的人。那倒不是说来的村民里面没有年轻人,记者看到也有两个年轻的,只是太年轻了,一个三岁,一个五岁。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外出打工一年能挣个三万五万的,比在村里种地强太多了。”很想干点事的村主任周立军也是一筹莫展,自从来了“第一书记”,周立军有了工作重心,他要做“第一书记”的工作,为村民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然而,到处“化缘”只是赵庆欣工作中的一项,让他感到最紧迫的事情并不在此。 接根自来水管惊动了民警 “咱们村的路灯换成太阳能的吧?”周立军听说邻村有换太阳能路灯的,就跟赵庆欣商量。 “我去联系联系,看看有没有企业能帮忙。”赵庆欣觉得村里当务之急不是换路灯,虽然他一直在为这件事努力去联络和协调,不过他还是建议先更换坏掉的灯泡,而不是直接花太多钱换成太阳能的。 “我还是考虑先办大棚的事情,建大棚的30万元资金眼看陆续到位了,我们还是先拿个方案出来。”赵庆欣算了一笔账,现在建一个大棚大约需要15万元,这30万元也就能盖俩。如果鼓励村民自建大棚,建一个补贴5万元,这样就能建6个大棚。实在不行,建一个大棚补贴10万元,也能多建一个。 赵庆欣的账本上有好多列支,比如建了大棚之后,获得补贴者要每年往村集体交10000块钱,这样的话,就给村集体增加了一个每年都有的进项。村两委班子,可以利用这些钱为村民办更多事情。 这个账怎么算,目前赵庆欣、村支书周法林、村主任周立军三个人还没达成一致意见。赵庆欣的建议虽然好,但周法林和周立军想的是谁能接下这个大棚。 大棚的事情很复杂,除了谁来经营,还牵扯到土地的流转。土地问题尤其不好办,前段时间,就因为一根自来水管,还惊动了民警。 每个村民的利益都是利益 “只要跟土地有关,根本就没有小事情。”赵庆欣告诉记者,去年7月1日,他来到堤外周村的时候,发现有5户村民家里没通自来水。 赵庆欣立即联系资金、协调施工,看看如何解决这几户的吃水问题。本来他打算从一名村民家的地里顺一条管道,但牵扯到土地,对方提出补偿。 “也不是不想补偿他,只是感觉对土地影响很小,而且我们资金的确很少,就没有答应。”赵庆欣围着这块地转转悠悠,发现可以绕开耕地,直接走生产道,这样就免了麻烦。但是施工队在施工的时候,依然受阻了,当时有名村民认为生产道是自己的,情绪有些激动,甚至惊动了民警。 “幸亏邻村正要通自来水,我们一商量,就联系人家把这5户村民纳入了规划。”赵庆欣筹集了部分资金,给那5户村民进行了补贴,自来水终于通上了。“干点事情,很不容易。” 记者发现赵庆欣做事的风格,从来不会简单粗暴。就像通这个自来水,太绕了。 “放工回家一看,有自来水了,真好!多亏了俺们的赵书记!”了解到通个自来水竟然这么麻烦,记者才明白村民周连尧的这句话一点都不虚。 赵庆欣知道每名村民的利益都是利益,每名村民的诉求都是诉求。即便是那名阻拦施工的村民,他的利益诉求,赵庆欣也没有认为不正当。他觉得,“第一书记”的工作就是为每名村民的利益着想。 这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 上午10点,填完问卷的村民陆续回家,赵庆欣他们把省里来的农业科普读物拾掇进了文化大院图书室的书柜里。 记者看到这几个书柜里都是簇新的图书,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有关农业生产的,就问他们,“这些书大家看吗?” “也看,但是看的人少,现在都看电视。”周法林提了个想法,让赵庆欣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在村里安装一个LED大屏幕,顺便跟通信公司协调一下,把宽带、电视给解决了,方便村民看电视。 赵庆欣答应联系单位试试。 说着,记者一行人出了门,来到了村民周立华家。周立华73岁,75岁的老伴三年前得了脑梗,到现在腿脚不利索。来到村里之后,赵庆欣看到周立华用独轮车推着老伴出门晒太阳,就想法找人捐了一台轮椅。 周立华两口子四个儿女,没有一个在身边,三个女儿嫁到外村,一个儿子在邹平做木工活儿。 73岁的老公,努力照顾75岁患病的老婆。周立华两口子,是这个空心村的缩影。 最困难的问题还在后面 “空心村不光是留守儿童和老人的问题,经济上也空。”赵庆欣说。 “‘第一书记’的职责,不只是筹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给贫困村开一个外脑。”赵庆欣来到村里之后,帮忙打了9眼深井。然后,他又根据国家的政策联系临淄的禾丰种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引进了山农18号小麦种。这些小麦成熟后,再由禾丰种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 “这样的项目是我们淄博市大力扶持的,但村里不了解,一没有资源,二没有讯息,所以我带来的不能光是资金,还要有这样的项目。”赵庆欣说自己考虑了很久,想要对村里的地进行托管服务。 所谓托管服务,就是由专门的农业合作社把播种、施肥、撒药、浇水、收割,甚至销售等所有的农业生产流程全部包下来。到时候,村里的老人就不用那么辛苦种地了。 有的村民不大理解,人不能闲下来,人闲下来就容易惹乱子。农民不种地,能干啥? “其实,能干的很多,就像那个大棚,一旦建成,可以搞采摘,也可以搞生态园。其实我们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赵庆欣说,新型职业农民除了可以获得政策倾斜,最主要的还是改变了农民的观念。 如何改变观念,提升自身素质,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不能只给乡村输血,重要的是要让乡村有自己的‘造血功能’。”赵庆欣觉得村民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那些年轻人自然就会回来。 看来最困难的问题还在后面,记者很期待看到赵庆欣下一步想出什么办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