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陶瓷看中国,中国陶瓷数淄博。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是建筑陶瓷之乡,在双杨镇52平方公里的面积上,聚集了94家建陶企业,183条生产线,占淄川建陶企业的70%。仅在2015年,双杨镇建陶企业创收200多亿元,上缴税收约2.15亿元。但由于起步早、技术装备水平低、发展方式粗放,双杨镇建陶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刻上了能耗高、占地多、污染重的烙印。
2016年8月9日,“科学发展看淄川”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淄川区双杨镇。建陶产业一度成为双杨镇的传统支柱产业,在环保转型方面,双杨镇走出了一条“壮士断臂”的发展之路。
传统支柱产业的环保转型
今年2月6日,双杨镇政府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全镇建陶企业春节后不得擅自开工生产,必须在完善环保治理和安全生产相关措施后,向镇安监站提出书面验收审请,再由镇政府向区政府提出验收申请,经环保、安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该通知史无前例地“严厉加强硬”。重压之下,全镇的建陶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建陶行业随即开始了如火如荼的转型之旅,镇政府紧紧围绕“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按照“优化升级一批、整治改造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要求,将涉及的94家建陶企业纳入治理范围。镇上94家建陶企业也都积极响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
在双杨镇,建陶企业环保总投入6.25亿元,仅今年脱硝、DCS和氨逃逸这一项投资金额就高达0.97亿元。高额的投资使这里的建陶企业在生产工艺、产品档次、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位居前列。目前,双杨镇已有78家企业达到治理标准并顺利通过环保部门验收。
建筑陶瓷企业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在严峻的转型升级压力下,双杨镇大力实施“124”工作机制:实现一个目标(建设淄博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区,打造全国一流的高档建陶产业基地),坚持两个优先(创新优先、项目优先),实施四项举措(装备提升、科技创新、品牌孵化、筑巢引凤),引导建陶产业由依靠规模扩张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双杨镇副镇长司志勇说:“建陶企业立足各自的基础和特点,更加重视自主研发,在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上做文章,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
多年来,从原料、产品到废弃物各个环节,建陶企业都在尝试技术创新。金卡陶瓷有限公司干法制粉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研发试制,初见成效,每条生产线年可节电161.25万千瓦时,节煤7200吨,节水2.16万方。干法制粉技术如果能得到推广,将带来建陶产业的一次革命,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电盾科技投资1.2亿元,引进欧洲技术,新上粉煤灰制砖项目,充分利用粉煤灰、矿渣等废弃物为原料,年消耗粉煤灰5万吨,实现“变废为宝”。
双杨镇还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建陶产业整体装备水平。累计投入近20亿元,引进一批大吨位压机、自动化控制窑炉等先进设备,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走出贴牌生产的尴尬境地
目前,双杨镇建陶行业在装备水平方面与佛山已无大的差距,但长期以来,双杨镇的建陶企业为他人贴牌生产现象严重。贴牌生产,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同样的产品,销售价格比佛山低30%-50%。同时,新兴的临沂、河南等产区凭借其产能优势,不断追赶,双杨建陶陷入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境地。
“要从中突围,就要增强建陶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双杨镇副镇长司志勇介绍,在严酷的现实状况下,双杨镇加大了品牌形象的树立,截至目前,双杨镇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名牌”、“山东著名商标”、“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和“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品牌荣誉和研发机构的企业已有10家。
司志勇说:“通过抓建陶产业转型升级,我们深切感受到,只要坚持走高端、高质、高效的路子,传统产业完全可以焕发生机、保持竞争力,成为新型高端产业。”(闫盛霆 仇慧清 贺杨加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