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亮丑,视频曝光问题指名道姓,许多干部坐不住红了脸;
沉底问政,专盯“急难愁盼”,2000余件意见建议列入问题清单;
万事有解,扎实推进6大类52项群众不满意事项系统整改,党员干部一线实干“拼比看”……
群众满意是基层民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年,博山区探索开展群众不满意事项整改提升工作,出台“提升干部落实力十条”,要求党员干部“亮身份、亮承诺,晒工作、晒差距”,以揭短亮丑的勇气、刀刃向内的担当,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基层民生品质提升,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干群同心,万事有解。
直面问题,全面摸排“急难愁盼”
博山区有众多以“一”打头的单位。淄博第一中学、淄博市第一人民医院等,这些“一”字头印证了博山这座工业老城曾经的荣耀。
时移世易!对博山而言,曾经有多辉煌,革新就有多艰难。
老城旧区遗留问题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爬坡过坎的博山,需要干群同心打一场发展攻坚战。
在这个过程中,博山首先要直面群众关心的问题、不满意的问题,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效能,努力让群众获得感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2月21日,博山区委、区政府印发《2025年全区群众不满意事项整改提升工作方案》,提出要以“有解思维”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涉及居住环境、基本医疗、文体服务、基础教育、救助帮扶、社会治安等多个领域的难题、问题和不满意事项,要求所有党员干部“不逃避问题、不遮掩矛盾、不推脱责任”,主动查摆“老大难”问题,系统梳理“送上门”问题,把“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的思想观念融入到群众和企业每件“急难愁盼”的事情中,从而有效推动民生领域群众不满意事项的全面整改提升。
2月22日,在博山区群众不满意事项整改暨干部落实力提升大会上,区委书记路德芝带领大家看了一部专门制作的群众不满意事项视频专题片。这部片子整理筛选了群众反映强烈的54个具体问题,直接点名具体部门和镇村。
现场,参会的区镇村企党员干部以及基层一线网格员、村医等3500余人,个个如坐针毡。博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政委李彬也坐不住,因为他们单位就被点了名。
“会上,凡是群众不满意事项较多的部门、镇办和分管区领导,都逐一上台进行对照反思、表态发言,红脸出汗的不少。”一位会议组织者说。他认为,当前博山正处于突破发展的关键期,只有坚决清除工作中的各类“拦路虎”“绊脚石”,才能更好地往前走。
宁可向前一步形成交叉,绝不后退一步造成空档。博山区直面问题抓整改,狠抓落实促提升。
面对各类市民投诉、信访举报、网上留言和遗留问题,博山区提出“坚守初心、亲力亲为、积极主动、实干争先、深入基层、攻坚克难、提升能力、闭环管理、督导问效和能上能下”十条提升干部落实力的要求,区镇村三级干部齐上阵,深入一线直达现场,倾听群众真实心声,征集群众意见建议。
去年以来,博山区部门、镇办、村居、企业累计开展“板凳拉呱”“挑灯夜话”“书记茶摊”等多种形式的民情恳谈活动1500余场,覆盖群众5万余人,现场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00余件。
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创新打法,找到切口“精准破局”
博山区山头街道漓湖小苑社区是白杨河电厂的老宿舍区,1975年建成的这个老旧社区一度被当地居民视为“三无社区”。环境脏乱差,物业管理跟不上,小区安全无保障。
“频繁更换物业公司,居民意见很大。”居民孙东岩说,小区408户居民有9成不满意,投诉很多。第一家入驻小区的物业公司因为电费纠纷被赶出了小区。第二家物业公司又因为投诉多,今年2月底合同到期后,也终止了合作。
没有了物业,居民们心里惶恐。“当时小区太脏了,绿化带里到处是垃圾。”孙东岩说,在街道办的协调下,应急物业服务入驻小区,并实行保绿、保洁、保安“三保政策”,让小区居民一下就安了心。
不到一个月,小区就变了样。孙东岩说:“原来物业收费不干活,小区垃圾好几天清一次,现在日日清。”
博山区群众不满意事项整改提升清单里,事关居住环境的事项有22项,排在首位的是“垃圾桶脏,部分小区垃圾桶缺失”。
作为牵头部门,博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立下了“军令状”:垃圾日产日清,6月份前“三大堆”清零,城区范围内,实现应绿尽绿。
民生承诺的背后,是博山区创新工作方式、主动破局求解的行动突围。
杏花微雨时节,在城东街道鼓浪屿东苑小区刚修好的凉亭里,几个下棋的老年人说起小区环境变化,脸上挂满笑意。
作为一个建成十余年的小区,前几年,因为物业管理不到位,居民们意见很大。“物业不作为,居民不缴物业费现象十分普遍,物业费收缴率不到30%。”城东街道平安法治办公室副主任赵芳芳说,2024年4月,因干不下去,物业公司合同一到期就撤出了小区。
在街道办的协调下,淄博博山万宝物业有限公司于2024年5月进驻小区。不到半年,原来脏乱差的小区就变了模样。
万宝物业负责人刘颖告诉记者,自从进驻小区后,物业公司先后投资30多万元,对道路、绿化、照明、设施进行维修整改提升,目前成效十分明显。她说:“小区居民对我们非常支持,最好的例证就是物业费的收缴率逐月上升,现在收缴率已达95%以上。”
针对区域内部分小区物业缺失、管理服务不到位问题,博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也制定了工作计划,目标是在年内实现全区所有小区专业物业全覆盖,力争物业投诉量同比下降20%,零投诉小区数量占比达到60%以上。
群众找政府办事,不管大事小事,坚决不能回避,要想尽办法解决。干部们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切实把事当事,让一些群众眼里的“老大难”成为历史。
针对群众反映的“老旧小区改造进度慢、标准低和部分小区集中供暖辐射不到位、室内温度不达标”问题,博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杨刚的话让大家吃上了“定心丸”。“小区改造一定会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让群众监督施工。”他说,今年,通过实施智慧供热扩容延伸项目,城区内新增供热辐射面积约30万平方米,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
问题整改,民生向暖。
扛起责任,拿事当事“万事有解”
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万事有解”需要干部带头干,冲在前。
“对照不满意事项清单,我们逐项分解任务,共确定18个牵头单位、30个责任单位。”博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青表示。今年,博山区开展“点穴式”大研判,科学制定整改提升工作举措,在经过充分论证明确改什么的问题后,分解任务并明确由谁来改。凡是涉及单一部门单位的,由分管区领导和相关部门单位主动认领;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的,由分管区领导确定牵头单位,进一步细化分工、明晰责任,协同抓好整改。
比如,在“整改清单”里,针对群众关注的基本医疗事项,博山的党员干部自创打法,有针对性地具化措施,明确了怎么改。
针对部分村卫生室简陋、硬件配备不到位,部分村村医缺失、村医水平不高、看病就医不方便等群众呼声,博山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周建国表示,在开展深入摸排的基础上,已确定将76处村卫生室列入年内改造提升名单;实现偏远山区家庭医生巡诊“户户”全覆盖;实施乡村医生综合能力提升培训计划。
3月20日,在域城镇李芽村的村医服务点,村医王光孝格外忙碌。当天,村里好几位老年人前来测量血压和血糖。
王光孝是附近荫柳村的村医。去年,有群众反映,李芽村没有村医服务点,群众看病不方便。一个月后,王光孝和他的同事就进驻李芽村,每周四天轮流在李芽村驻点,为村民们提供诊疗服务。
小病不出村,大病也能及时得到逐级诊疗。“我们卫生院有81人,现在已组建起了家庭医生团队,3个人一组,每个月至少两次在各村巡诊。”博山经济开发区卫生院副院长杜海洋告诉记者,目前,域城镇还有37个村卫生室、52名村医可为65个村提供家门口的诊疗服务。群众反映的“看病就医不方便、药品种类不全买不到药”等问题也都一一有了解。
干部“拿事当事、狠抓落实、真干事干真事”的氛围浓厚,“万事有解”示范带动,给博山带来了一系列连锁效应,“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成了党员干部们“拼比看”的工作标准。
今年,博山区列出的“群众不满意事项整改提升清单”包括22项居住环境事项、10项基本医疗事项、5项文体服务事项、4项基础教育事项、6项救助帮扶事项,以及5项社会治安事项,全部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敢于担当、创新突破的干部们正在打破职能界限,“挂帅”为民解难题办实事。
在博山,区领导挂包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既“包”问题解决,也“联”民心所向,挂包领导每周拿出专门时间到一线督导调度、推进落实,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每月区大班子联席会议专题汇报工作进展。同时,实施常态化督查行动,构建起“征集—办理—督导—整改—回看”闭环工作机制,定期督查和现场督导调研。
“今年,我们还将开展两次‘入户走访全覆盖’行动,推动问题整改提升,真正实现让群众满意。”路德芝表示,为了验证成效,他们年度还将组织各单位开展“四看一评”,即:一看12345市民投诉量是否减少,二看满意度测评反馈问题是否减少,三看网络舆情不满意事项是否减少,四看入户走访群众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以此来评价和检验党员干部的工作成效。
万事有解,博山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