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教育经验的最新一次国家级推广

摘要 4月12日、13日,一场围绕“青少年健康素养”的国家级行动在淄博市周村区正式启幕。

微信截图_20250416085533

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石。

4月12日、13日,一场围绕“青少年健康素养”的国家级行动在淄博市周村区正式启幕。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活动选择淄博作为“首站”展开。12日开幕式现场,淄博以周村区为典型作经验介绍。

其间,由来自全国各地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500余名会议成员,深入参观了淄博周村区正阳路小学在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方面的经典案例成果。

于外界而言,这是一场见证,更是一场对淄博教育系统的阶段性检验。

那么,这场国家级行动缘何选择将淄博作为“首站”展开?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淄博教育密码?

国家级行动

12日上午,备受关注的2025“健康中国”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淄博站)开幕式在周村区正阳路小学正式启幕。

活动以“中国蛇年・健康校园”为主题,共同聚焦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深入探讨相关策略与方法,来自全国各地500余名的校长及教师代表参加现场会议。

从参会看,这是一次极其重磅的会议。

首先,参与此次活动的嘉宾有: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及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廖文科;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宣传教育部主任、主任编辑贺海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健康与教育教席(北京大学)主持人、全国健康学校建设专家组牵头人、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研究所教授马迎华;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董彦会;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健康与教学教席首席传媒官宋素丽;山东省教育学会会长申培轩;山东省心理健康研究会会长李寿欣。

而阵容的强大,不仅局限于参会名单中,此次主办和联合主办的三个单位,其履历也格外亮眼。

此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健康与教育教席(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主办,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三个权威组织的强强联合,势必引发外界强烈关注。

上述活动开幕式上,淄博市教育局介绍了以“四个用心”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高效的实践探索,周村区以《全环境立德树人,构筑“一网三联”心理健康周村模式》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主题论坛环节,淄博市三所学校分享各自在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方面的经验做法。

其间,与会成员还专门考察了周村区正阳路小学。

而事实上,周村区正阳路小学也是淄博教育在探索融合育人方面有显著成效的鲜明代表之一。

始建于2015年的周村区正阳路小学,学校立足实际,践行“五育融合”理念,紧密结合学生兴趣需求,开展了各类课后服务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学生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

据悉,参会人员点赞淄博在青少年素养提升方面的经验做法,可谓贯穿了整个活动行程。

他们认为,淄博真正做到了把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作为教育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育人、素质教育等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省前列,是淄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显著例证。

为何?

事实上,此次重磅行动落地淄博在外界看来也并非偶然。究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淄博在青少年健康教育方面的统筹谋划。

近年来,淄博市教育局积极引领各学校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和网络多域联动的全环境立体式工作网络。

心理育人首先要有“专业引擎”。

为此,淄博市教育局依托淄博职业学院建成淄博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印发《淄博市区(县)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标准》。指导各区县结合实际建成10个区县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形成“25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工作格局。

核心力量的引领之下,学校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为发挥好主阵地作用,一方面,全市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率达到100%,利用校园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建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落实“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配置要求,将心理健康通识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每学期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学管人员培训不少于40学时。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需要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为此,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等部门共同参与成立了淄博市校家社协同育人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探索具有淄博特色的“教联体”模式。

以周村区为例,全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核心目标的“教联体”工作机制。该机制以学校为中心,区域为主体,资源为纽带,联结学校、家庭和社会,通过紧密相连的网络促进三方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

如今,淄博越来越多学校构建起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比如:在淄博五中,学校自2021年10月成功申报为淄博市首批高中心理学科基地以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优势,在心理课程建设、教科研建设、师资建设、优质资源辐射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阶段性成果,并通过基地的示范引领,推进了淄博市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质特色化发展。

再比如:在周村二中,学校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12345”暖心心语工作法,初步构建起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淄博机电工程学校,学校通过多元化路径强化学生心理韧性,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健康心态的技术人才……

上述案例仅仅是淄博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缩影,全市各学校都在围绕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深入进行探索与实践。

深层逻辑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心。

今年年初,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出席北京市教育大会时指出,要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高质量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开局起步,切实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怀进鹏强调,要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

在教育界看来,强调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不仅着眼于当下青少年身心素质有待改善的现实,凸显了把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育人方向,也是对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精准把握。

事实上,以上论述与淄博的现行思路,不谋而合。

近年来,淄博市教育局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五育”工作各环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塑造健全人格,社会适应能力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全市以课程重构、资源整合、评价改革为抓手,将“五育”融入教育全过程,以系统性思维推动教育从“育分”转向“育人”,破解“重智轻德”“疏于实践”等难题,让每个学生在多元体验中全面发展。

其创新实践不仅为区域教育提质注入动能,而且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破局之策”。

淄博的育人成绩也充分印证了上述逻辑。

夏季高考成绩连年实现高位攀升,特殊禀赋学生培养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职教高考连续两年在全省30个专业中夺得5个专业第一,近年来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8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10个德育案例入选全国、全省首批“一校一案”典型案例,3名学生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7名学生获评全省“新时代好少年”,35人获评省级“美德少年”,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八次夺取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团体总分第一;实现全省中运会九连冠;在全省率先发布《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全学段全环节全链条”整体推进……

2023年6月28日至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率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专题调研组,调研淄博素质教育,调研组对淄博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022年5月11日,在全省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上,推出全环境育人的“淄博样本”……

数次高光时刻,淄博教育的育人模式早已被全国推广。

对此,淄博市教育局方面表示:淄博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预防为主、干预为辅、发展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努力打造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成长的加油站。

可以预见的是,以此次活动为基点,淄博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会不断走向更加理想的远方。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