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中心城区张店区,提起山东理工大学,就连小学生都知道,这是一个有几万名学生的高等学府。
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说“理工大”周边的土地寸土寸金,一点都不为过。
在“理工大”周边,有600多亩尚未开发的土地。对地方政府来说,不管是开发房地产,还是建商业综合体,这些土地都会换来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
让人意外的是,张店不仅没这么干,反而一个劲儿往里砸钱:与“理工大”共建一个建筑面积只有5204平方米的科技园,就投进了1.48亿。
这是算的哪门子账?
我们来看看,这个科技园现在是什么样:53家企业入驻,其中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创办28家、产学研合作企业13家,吸引了全球顶尖物理学家张晗等尖端人才9人,引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等第三方平台,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建山东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心……
这是科技园,也是创新资源融汇的“枢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首站”、科技型企业涌现的“源头”、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引擎”。6月9日,张店区从全国32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中脱颖而出,成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10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之一,这背后就有科技园的功劳。
这样算账,划算吧?
作为中心城区,如何在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中做标兵、当排头,是张店区委、区政府不断思考的问题。
城市要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但想要先人一步,决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而是要“提着篮子去选菜”。张店围绕深化“九大赋能”,聚焦实施“六大品质提升工程”,不断在提升产业品质、打造一流高能级创新生态、城市平台赋能等方面,加力谋创新,接续抓落实。
最新的消息是,作为去年张店与山东理工大学校城融合深入发展签约内容的一部分,下个月,总投资30亿元的“环山东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将在这600多亩土地上全面开工建设。双方将以共建科技研发总部中心、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校友经济”孵化园、赋能张店发展智库和打造科创人才集聚高地、青年就业创业高地、基础教育高地、文化发展高地“四平台、四高地”为主要内容,深化张店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入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百万平米”创业创新生态圈,增强“环山东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吸附带动能力,围绕校城人才共引共用、联合培养,全面构建山东理工大学在校生、毕业生、校友会等人才资源与地方发展联动机制,一体化推进引才、留才、用才、育才,形成校城融合、双向聚集的良好局面。
“环山东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给张店带来的变化将是巨大的,至于大到什么程度,从去年张店区与山东理工大学校城融合深入发展签约时的报道就可见一斑:一直想尝试光伏储能的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理工大学签订了《共建电力储能技术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科汇总工程师熊立新表示,签约之后可以加快项目进程,“力争将项目3年内做到年产值20亿。”
“舍”了600多亩土地,“得”的却是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这笔账,很划算。
“舍”与“得”,表面看是城市功能的加减法,实则是地方党委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和境界。
这是城市发展的辩证法,也是方法论,关键在实践。
张店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大胆闯、大胆试,解决了诸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正是有了一个又一个实践,才有了张店经济开发区宁愿工业指标暂时受一定程度影响,也要腾空2175亩土地规划产业生态新城、总部经济科创小镇等六大产业板块,为未来发展挖潜出宝贵资源;才有了坚持“一楼一园区”“一楼一产业”,换来12个总部项目,39个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平台型项目,加快产业“换道超车”;才有了抢抓数字产业风口,布局元宇宙产业链,20万平方米的虚拟经济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迅雷、腾讯等头部企业入驻,年内可实现产值50亿元;才有了上半年省外到位资金34.61亿元、列全市第二名,淄博科创基金港基金管理规模超千亿元,36个市重大项目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2%、102%;才有了淄博新区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老城区城市更新统筹推进、品质全域公园示范区闪亮登场,主城区提质增容不断加快,城市能级实现新跨越……
当“‘舍’不仅是‘得’,而且是‘大得’”的共识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张店就在舍与得之间找到了新的发展动力,迎来了固定资产投资增势稳健、服务业发展稳步增长、财政收入结构趋优、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迎来了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以及高端轻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人工智能、医药康养产业“2+4”现代产业,迎来了高品质民生,迎来了宜居宜业幸福张店。
来源:大众报业
作者:马景阳 张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