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在哪里?什么样?有什么保护利用意义?
6月11日,在博山区颜神古镇举办的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活动暨山东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后,记者通过参加齐长城保护利用讲座、齐长城文化和旅游推广联盟座谈会、齐长城保护座谈会,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并对齐长城一线巡护人员、相关负责人等进行采访,实地探访了齐长城遗址,感受到了时空交错下,来自2500年前的齐长城与今人的“对话”。
触摸齐长城 感受齐文化蓬勃血脉
齐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长城。它的建造方式有石块垒积、夯筑、石包墙等,从保存较为完好的风门道关遗址便可一窥当年齐国人在建造时的智慧。对于齐长城的功用主要有防御说、边界说、经济说等。
位于淄博区域内的齐长城属于齐长城中段,主线长约110余公里,约占整个齐长城长度的六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博山、淄川和沂源两区一县境内,保存相对完整。
与我们普遍认知的长城不同,当你沿着山路攀登到达“齐长城遗址风门道关”时,瞬间感受到了齐长城表现出的浓浓的历史厚重之感,仿佛感受到了齐文化蓬勃的血脉。
依托山势而建的石砌城墙蜿蜒向前,青葱的山坡上,有些部分清晰可见,有些部分已经风化成散落的石堆;有些只能从高空俯瞰才能辨认出的遗址痕迹……
“齐长城的建筑方式有石块垒积、夯筑、石包墙等,历经2500多年的风雨,使它不可能像明清修建的长城那样呈现在我们面前。”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区文物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李生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齐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时齐鲁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藏着生长在齐鲁大地上的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当地百姓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齐长城承载着齐文化的“文脉”,是展示齐文化丰富内涵的窗口,对齐长城的保护利用关系到对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保护齐长城 “科技范”“保护网”“全方位”
“如今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区(县),对齐长城的保护都非常重视,淄博市在这一方面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未来,对于齐长城的保护还将立法,也就是说,齐长城工作的重点是在保护、传承上。”著名考古专家、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二级研究员王永波表示。
如何通过先进技术科学保护齐长城?
“看,这是我们每个巡护员都有的工作法宝,能精确定位,能准确反映问题,能快速解决问题。”在齐长城保护利用座谈会结束后,齐长城巡护员孙启彬向记者展示起了“淄博齐长城”手机APP。
点击进入系统后,首先会弹出巡护员指定巡护的齐长城路段,点击确认后,GPS系统会对巡护路线进行标记。后台管理人员通过齐长城智慧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全市各个齐长城段的巡护进展情况,随时随地调取巡护员的巡查过程。
据孙启彬介绍,巡护员巡查范围比较广,包括长城本体、附属设施以及周边历史环境、风貌等,如果发现问题,可实时上报,内容包括事件的类型、问题照片、问题描述等,便于问题的快速处置。
“我负责巡查的是齐长城风门道关段,每天巡护所用时间3个半小时以上。隆冬、炎夏,不分节假日,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但我感觉很自豪,能让这么古老的文明遗迹在我的努力下保护传承下去,真的很自豪。”孙启彬对记者说。
创新工作方法,织密保护网,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直不余遗力。
“我们配合省厅建设市级齐长城视频监管平台,在全省率先推出齐长城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齐长城巡护APP巡查和统计功能,按照每公里1人的要求组建齐长城巡护队伍,现全市已确定巡护员158人,强化市、县两级文物主管部门及执法部门对齐长城开展定期不定期巡查。”市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张波表示,尤其是齐长城智慧管理系统的开发运用,实现了齐长城沿线巡查、巡查结果实时掌握、巡查问题及时反馈、出险点断快速处置、全面落实巡护责任、科学管控齐长城的建设目标,形成了全覆盖、无盲区的齐长城巡护网络和完善的齐长城数字档案。
据悉,该数字档案可查阅齐长城本体、附属设施及周边历史环境、风貌、长城保护标志和有关防护设施的信息数据,精准检测长城本体病害及周边环境的各项变化,为以后查阅齐长城详细信息和历史信息提供了数据支撑。
另外,市文化和旅游局还采取划分齐长城“红、黄、绿”段进行分类保护、编制修缮计划、设立保护标志和界桩等措施做好齐长城的保护工作。
利用齐长城 齐文化“出圈”加强文化自信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产品频频“出圈”。
从海昏侯墓文物展人气爆棚到故宫文创产品实现快速发展,从汉服华裳成为流行时尚到《只此青绿》等古韵演出受到欢迎。这些承载了中华文化、中华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赢得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
齐长城作为齐文化的一个载体,历经千年如何在新时代继续发出熠熠光辉,成为启迪当代青少年心智、激发民族自尊自豪的生动教材?或是成为满足公众需求,汲取文化营养的精神家园?
“齐长城保护已有成效,传承正在延续,如何利用还要大家集思广益……”在齐长城保护利用座谈会上,王永波在报告最后给了现场的听众一个“开放式结尾”,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我认为可以讲长城故事,丰富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精神文化,让他们有自豪感、归属感,激发他们热爱故土、建设家乡的情怀。”
“我觉得可以利用齐长城具有历史沧桑感的城墙,吸引游客,利用好齐长城周边仍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业态,再现当年泱泱大国、民风淳朴的人文风貌。”
……
可喜的是,在同时进行的齐长城文化和旅游推广联盟座谈会上,我们看到了行动。在这里,齐长城沿线7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研究制定了《齐长城文化和旅游推广联盟章程》和《齐长城文化和旅游推广联盟工作要点》,“齐长城文化和旅游推广联盟”将秉承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创的原则,通过联合策划主题产品、开展宣传推广、组织市场营销等方式,积极树立联盟整体形象,助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合力将齐长城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文化是“活”的,它是存在于大地上的每一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每一页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传播齐文化,推动文明互鉴,淄博正踔厉奋发。
下一步,淄博将按照省委“全面促进文化繁荣兴盛”的工作要求,主动融入“山东文脉”,持续深化文化赋能,实施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突破行动,打造“博物馆之城”和“山东手造·齐品淄博”文化品牌,让齐文化可研可学、可感可触,持续擦亮齐文化金字招牌,构建“尼山淄水”交相辉映格局。
千年齐长城文化“出圈”,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