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是北京冬奥村正式开村的日子,不过据北京冬奥村媒体运行经理王瑞霞介绍,本着简洁和人群不聚集的原则,北京冬奥村正式开村当天不举行特别的开村仪式。
当天清晨,记者赶第一班车到达北京冬奥村。因为时间较早,北京冬奥村9点才正式接待媒体。不过冬奥村内的接驳车已经一辆接一辆地运行起来,陆续有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乘坐。清洁人员正在对路面进行清扫和消杀,保证整洁与防疫安全。执勤的安保人员也已经上岗进行点位巡逻,北京冬奥村内一派有序的场景。
9点刚过,冬奥村准点开放媒体通道,记者经过安检与换证后顺利进入北京冬奥村。冬奥村内专门设置了媒体工作间,记者得以在这里取暖和完成设备充电。不过由于防疫要求,记者已不能进入冬奥村内部,仅能通过特别设置的媒体混合采访区域,一览北京冬奥村的全貌。
在通往媒体采访区域,会经过一排非常有年代感的红砖建筑,这是运动员入驻冬奥村的第一站——接待中心。据悉这片红砖楼是由过去的老厂房翻新改造建成,翻新了1.26万平方米的外立墙面,并对室内进行了装修和改造,这片红砖楼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基础设施,充分体现出“节俭办奥”的理念和夏奥、冬奥之间的传承。
记者踏入混合采访区,可以看到面前是北京冬奥村广场区,所有参赛代表团的旗帜都已经升起,在风中猎猎作响。混合采访区已经布置妥当,为防止人员聚集每个点位之间都划定了一米间隔线,媒体与运动员中间设有近2米的安全距离。不过这么远的距离如何进行采访呢?据悉接下来的正式采访活动期间,会有志愿者协助递送话筒等收音设备。采访区的无障碍设施也已搭设完毕,北京冬残奥会时运动员能够顺利抵达采访区接受采访。
据王瑞霞介绍,目前还有多个参赛代表团的运动员未到达北京冬奥村,今、明两天是境外运动员的抵达高峰,接下来北京冬奥村的接待任务还很重。最终北京冬奥会赛时会接待来自约6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加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单板滑雪(大跳台)7个项目的1670名冬奥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冬残奥会期间,预计接待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加残奥冰球、轮椅冰壶项目的534名冬残奥运动员及随队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