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万亩马踏湖湿地一片金黄,芦苇随风摇曳,湖水安静流淌。苇田里,四处都是“沙沙”的割苇声。
1月5日,记者来到马踏湖蓄滞洪区。在新筑围堤旁,桓台县水利局王立志介绍说,两年来,桓台投资近2758万元,对马踏湖围堤、堤顶防汛路和桥梁建筑物等进行修建、加高、加固,把这里打造成了蓄滞洪区,容量近1000万立方米。
记者了解到,桓台县位于孝妇河流域下游,入小清河河口处。县域内地势平缓,是承接淄博从博山往北的上游来水“洼地”,又受下游小清河顶托和倒灌,极易形成洪涝灾害。而“温比亚”和“利奇马”台风,孝妇河下游流域工业区经济损失巨大,暴露出防洪除涝体系存在严重短板。
警钟敲响、痛定思痛,必须要下大力气解决“水患”,已经成为全县上下共识。
很显然,仅从片面一条河、一座湖去治理,难以解决洪水出路不畅达到“水安全”的目标。“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必须要有整体思维,以有解思维,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来制定综合治理措施。”王立志说道,必须要重构桓台水系,将泄水通道全部打通。“要保证标准内洪涝水有出路、超标准洪水能出去,还能保证干旱年份可灌溉。”
一场“重构水系”大战,在全市轰轰烈烈展开。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孝妇河综合治理工程,11条分洪道胜利河、东猪龙河、人字河、祁家排沟、诸顺沟、刘家船道、十五号沟、大元排沟、杏花河、预备河、乌河东分洪治理全面治理,并打造马踏湖蓄滞洪区,河湖之间相互贯通,同时完善分控流建筑物,且能通过智慧化手段在区域进行联合调度。
用丈尺之功以备寸厘之虞,重构水系就是与洪水之间在下一盘“大棋”。
“胜利河在治理之前,河底宽仅30米,整个河道杂草一片,严重影响行洪能力,目前,河底已拓宽至80米,行洪能力从不足500立方米/秒提高到1499立方米/秒。”山东省桓台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项目经理刘明告诉记者,胜利河治理长度为4公里,施工中,仅河道土方就开挖了110多万立方米,筑堤填土达66万立方米。治理后胜利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级别为二级,大大提高了防洪泄洪能力。
杏花河两岸混凝土防洪墙,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防洪墙、防浪墙最高处近两米,最低处也有70厘米,沿杏花河河堤展开,约3公里长。“‘利奇马’期间,这里水最深处将近两米,有了防洪墙的护卫,可使洪水不会溢出河外,保护两岸居民和工业企业正常生活生产。”刘明满怀信心地说。
同样是防洪墙,东猪龙河荆家镇崔家村段被打造成了水利文化墙。“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1.5公里长的防洪墙,“涂鸦”着古今水利治理典故文化,俨然成了一道靓丽的景观墙。“我们村是全市地势最洼的一个地方,‘利奇马’来的时候,村子里进了洪水,最深的地方能没到胸,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很后怕。经过清淤疏浚河面拓宽,河口由簸箕状变为扇形状,行洪能力大幅提升,汛期可以睡安稳了。”崔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克旗告诉记者。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张峰介绍说,东猪龙河在崔家村这边汇入小清河,治理后,河面宽度由原来15米拓展为35米。流量由55立方米/秒提升到了172立方米/秒。为了防止小清河倒灌,我们在闸口设计了东猪龙河强排泵站,当遭遇超强洪水时,泵站以15立方米/秒强排入小清河。”
“小清河上依次新建了杏花河泵站、大元排沟泵站、东猪龙河泵站,‘火力’全开的话,强排能力达到50立方米/秒。”王立志说,在这场两年的水利“大会战”中,桓台投资16亿元,治理河道90多公里,重构了水系,实现河湖互联互通。“这是水利项目,也是政治任务,更是民生工程。”(汤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