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部法律开始实施,与你息息相关!

摘要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并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法律援助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也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法律。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并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法律援助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也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法律。

近日,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落实法律援助法关于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的相关规定,简化程序手续,丰富服务内容,在完善经济困难核查机制时,要指导申请人如实说明经济困难状况、进行诚信承诺,不得变相要求申请人提供各类证明。同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方便核查申请人经济困难状况;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现以骗取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法律援助的受援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法律援助机构和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普遍开设“绿色通道”,完善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在法律服务网提供老年人大字版、少数民族语言版、视力残疾人语音版等服务;落实特定群体优待服务,推行退役军人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实行电话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与此同时,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形式和内容,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专项活动,保障乡村困难群众获得优质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同时,济南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孙彦华介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为捍卫合法权益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作为国家立法,《法律援助法》确立了法律援助的基本法律原则和基本制度,以制度化的方式为法律援助制度积极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是进一步拓宽了提供法律援助的渠道。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或者安排本机构具有律师资格或者法律执业资格的工作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参照本法规定开展的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志愿者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员和法学专业学生,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个人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三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法律援助积极性。从内容规定可以看出:国家致力于解决地区间法律服务资源不平衡问题,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群团组织在司法行政部门指导下,依法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明确政府财政保障,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建立法律服务资源依法跨区域流动机制,鼓励和支持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援助志愿者等在法律服务资源相对短缺地区提供法律援助。同时,还明确了对法律援助补贴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有效调动了律师积极性,推动了法律援助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四是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为了让当事人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更有获得感,在保障质量和强化监督上,《法律援助法》的第五十七条、五十八条、五十九条中,均对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政府要制定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标准,通过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定期对法律援助进行质量考核。建立法律援助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社会监督、庭审旁听、调查走访等方式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这些规定全面涵盖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服务标准、群众评议等方面,可以说,这是一套有效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的“组合拳”。能够促使法律援助工作更加了解民需、贴近民意,推动更高品质的法律援助服务,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编辑:周天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