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卫生健康:群众看病不出市

摘要 12月1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程勤,向社会发布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大家提出的有关问题。

12月1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程勤,向社会发布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大家提出的有关问题。

程勤.jpg

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烦心事、揪心事,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时刻挂在心上

“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入户走访、召开病人家属座谈会、病房门诊征求意见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等各种形式,共征集、整理医疗卫生领域问题1.4万余条,梳理形成8大类21个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看病难、看病贵”、医疗水平低、服务态度差、流程繁琐、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等方面。针对这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医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市卫生健康委着眼群众看病就医全流程各环节,先后组织开展了“入户解解民忧·健康齐步走”活动和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行动,并联合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开展了慢性病用药和报销服务向乡村延伸试点工作,进一步补齐服务短板,改善医疗品质,满足了群众健康需求。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供给服务能力,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让群众看病“不出市”。看病难,首先表现在高端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上。针对这一问题,今年以来,我市采取多项措施着力打造鲁中地区医疗高地,缓解部分大病、罕见病需要出市甚至出省就医的难题。一是大力培养引进高水平人才。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加强与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齐鲁医院、省立医院等省内外知名医院的合作交流。今年,已邀请知名专家团队来淄坐诊、手术2784人次,诊疗服务群众2.32万人次。在攀枝借力的同时,通过多渠道招聘活动,壮大我市高端人才队伍。今年已引进博士5人、硕士181人。二是大力强化重点学科、专科建设。持续加强与国内外高等科研院校科研合作,与复旦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加强我市儿科、皮肤科等学科建设,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合作建成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市中心医院挂牌“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创新实践基地”。三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市中医医院东院区正式投入使用,市第一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感染楼和市传染病医院门诊病房楼项目主体结构封顶,部分通过验收。市中心医院西院区二期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四是大力完善质控和防治体系。针对我市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心血管疾病多发的问题,专门增设了老年医学、心血管介入2个专业质控中心。目前,共建成市级医疗质控中心46个,制定专业质控指标407个、专业标准197个。新成立了淄博市胸痛联盟,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癌症中心、急救医学中心、呼吸重症中心等“八大中心”58个,重点解决重症和疑难疾病的域协同救治,提升了我市重症救治能力。五是大力振兴中医药服务能力。由市中医医院牵头17家综合及中医医院成立“中医专科联盟”。县级层面,县级中医医院均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康复科。

聚焦优质资源合理化配置,让群众看病“少跑腿”。看病难,还表现在基层群众特别是边远山区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难、服务机构少上。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我市组群式城市特点,在均衡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一是组织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从房屋设施、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在全市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目前,全市97.16%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建成省、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122个。完成1539个村卫生室智慧随访及康复理疗设备配备。二是创新基层便捷就医服务模式。全市37家二级以上医院派出353名名医专家,建成“名医基层工作站”102个,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对全市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填补了基层医疗机构空白的新技术、新业务515项,累计开展门诊服务12.8万人次,接诊住院患者7000余人次,治疗疑难杂症病例1500余人次,组织专家会诊3900余人次。推广“行走的医生,流动的医院”“健康大巴”等巡诊模式,送健康服务上门,解决空白村的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派出1.15万人次到医疗服务点开展巡诊服务,开展电话巡诊9047人次,为4704人提供上门送医送药。选派6名“业务院长”,帮扶基层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三是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规范了医共体双向转诊模式,使区县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已累计下转568人次、上转1581人次,畅通了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渠道,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四是发挥中医药基层服务优势。全市已建成国医堂167个,实现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全覆盖。设立150个“杏林驿站”,基层适宜技术培训基地11个。近期,我们启动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医在行动——千名中医进基层”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五是全面开展“互联网+护理”等试点工作。逐步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慢病管理、创面修复、褥疮护理等延伸至家庭、社区,探索试行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树立医疗服务亲情化理念,让群众看病“少操心”。看病难,还表现在就医过程繁琐不便捷、医护服务疏离不亲切、就医环境沉重不温馨等服务流程、态度方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本着“一次就诊,一生的朋友;一次住院,永远的亲人”的服务理念,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专项行动,着眼就医全流程、服务全过程,全力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一是实施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行动。二级以上医院均开展预约诊疗,预约治疗率41%。全市医疗机构共建立开放式门诊综合服务中心38家,实行全程导诊服务31家,开展“错时门诊”服务11家,推行“一站式”多学科服务24家,试点“无陪护模式”12家,设立“营养食堂”25家,推广“一次挂号,三日免费”等便民服务举措,切实解决就诊时间不便、多头问诊等服务流程上存在的问题。二是提升群众就医出行体验。针对“停车难”问题,采取投建地下、立体车库、协调医院周边停车设施与医院共管共享等方式增加车位供给,例如,市中心医院就采用院外租用停车场供职工停车方式,把更多的院内车位留给患者。联合市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优化医院公交专线,解决了市民就医出行难、路途等候时间长等问题。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方便肢体行动不便人群就医停车。三是优化群众就医环境。在门诊和住院病房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启用“便民服务车”,在门急诊入口等人口密集处配置轮椅、平车等转运工具,方便患者就诊。在诊区、等候区、治疗室周围配置充足的座椅,便于患者及家属休息。市中心医院西院区还开通了“招手停”便民摆渡车,为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了便捷、温暖的服务。

多措并举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着力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关注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努力让群众少生病。频繁生病、生大病必然导致家庭看病就医支出增加,从而加重生活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出发,打好“防治”结合牌,力争从根源上减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一是持续优化群众健康生活环境。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城市、健康促进区县建设,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累计建成国家卫生县城2个、国家卫生镇19个,省级卫生村1514个、省级健康促进区县实现全覆盖。推动“智慧助老”行动和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全市3个社区被纳入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命名范围。二是持续加大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实现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城乡全覆盖,农村两癌筛查覆盖率已达91.27%。落实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惠民项目,实现应免尽免,全市产前检查率达98.90%,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9.58%,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9.62%。加强对慢性病的筛查和管理,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了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发挥我市医疗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医养结合”事业,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和养老服务,目前,有医养结合机构54家,床位7287张,入住老人5687人。全市医疗机构全部设立老年人绿色就医通道。三是持续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推广市级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医防融合经验,以143个传染病监测哨点医疗机构为基础,在全省率先建设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有效提升了全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关注全服务流程看病费用,努力让群众少花钱。一病多查、过度用药等问题长期为群众所诟病,也是导致“看病贵”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严把政策关、执行关、监督关,严守医疗服务公益性。一是积极推进检查结果互认。发挥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质控中心作用,通过提高区域内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实现相关医学检查和医学检验结果全市临床互认,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二是严格落实基本药物制度。53家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全市政府举办的85处镇卫生院、168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742处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疗费用增长率、药占比分别严格控制在10%和30%以内。三是规范临床用药和耗材使用。减少经验性用药比例,做到用药前有依据、有专家会诊,杜绝大处方。加大医用耗材管控,通过大数据分析、定期组织专家点评等举措推进医用耗材合理规范应用。四是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收费标准。严禁重复收费、分解项目收费、自立项目收费。建立收入总量及其构成、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等指标监测分析制度,确定合理的医疗费用控制指标,纳入医疗机构对科室的绩效考核。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通过显示屏、公示栏、微信等方式及时公示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等信息,严格落实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告知制度,实现了医疗收费的公开、透明、合规。五是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落实贫困人口住院“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两免两减半”“分类救治”等扶贫政策,今年已累计为贫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1600多万元。

来源:淄博市政府新闻办

编辑:刘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