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红色物业’,我们小区楼道更干净了,环境更优美了,心里感觉更舒坦了。”家住兴乔社区的信阿姨高兴地告诉记者,“住在这里40多年了,现在安装了智能岗,无死角监控,安全感杠杠滴。”这是张店区体育场街道针对城市老旧社区普遍存在物业管理缺位、配套设施滞后、治安状况不佳等难点问题,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开展“红色物业”治理老旧小区的一个缩影,这也是体育场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开启“红色物业”
构建基层治理“新体系”
要解决老旧小区管理的顽疾,配备“管家”是一个治本之策。针对67个老旧小区长期没有物业管理的情况,体育场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党组织通过走访、调研、谈话、推荐等多种形式,选取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为业主委员会人选,成立53个“红色业委会”,实现了辖区所有符合条件小区的业委会全覆盖。业主委员会通过协商,比选相关物业公司,最终确定物业服务企业。入驻兴乔社区的山东洁静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李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服务让居民满意,从而实现双赢。”为了确保物业工作的“红色属性”,在试点“红色物业”的老旧小区,构建起了“总网格长——副总网格长——网格员——红色楼长——居民”五级责任体系。由社区书记担任总网格长,全面负责网格内各项事务,物业公司负责人任副总网格长,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一线现场办公等合作模式,由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协助督促物业公司及时有序解决居民的各项诉求,实现了党的领导与物业管理有机融合、良性互动。
“红色物业”联动志愿服务
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
在银都花园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暑期托管的孩子正在宽敞明亮凉爽的房间写字,来自山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系大二学生张德堃告诉记者,“我小的时候没有机会上托管班,经常没人管,现在自己有了能力,要抓住志愿服务的机会,回馈社会,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更好地服务。”在体育场街道参加志愿服务是一种机制,更是荣耀。依托体育场街道办事处孵化中心,成功孵化淄博市张店区利民公益服务中心公益组织。针对部分老旧小区居民有抵触物业的强烈情绪,以及小区分散,出入口过多,无物业公司愿意进驻的社区,由公益组织入驻老旧小区,招募小区的党员、热心公益的居民代表等作为“红色楼长”或志愿者,做好物业管理的相关服务工作。走进人东社区,记者遇到几个阿姨正在帮助社区缝补遮阳伞。社区党委书记邵洁介绍,人东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有9个出入口,没有物业公司愿意入驻。在街道党委的帮助下,社区成立百姓管家志愿者服务队,由社区内党员和热心居民组成,负责日常清理,打扫卫生等服务工作,社区依托居民志愿者,实现了物业服务。社区创新探索“红色物业”积分制,将志愿者参与的各项服务工作量化为积分,调动起小区居民参与物业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志愿服务一方面能得到积分,另一方面让我们这些老党员有机会发挥余热,更有价值感,生活也更有干劲了。”百姓管家志愿者高玉梅开心地说。
“红色物业”装上“智慧大脑”
完善基层治理“硬手段”
智能门禁、一键呼叫、刷脸识别这些高端社区的标配,已飞入老旧小区百姓家。体育场街道位于张店东部,辖区老旧小区较多,在老旧小区进出通道、主要路口、公共区域、人员密集区域安装动态高清摄像头,并接入公安监控系统,既震慑不法分子,又给居民增加了安全感。街道搭建全息社区管控平台,并将视频监控、人员信息、车辆信息、房屋信息、警情信息、电动车芯片采集信息等多种感知数据汇聚到平台,设立以房管人、门禁管理、车辆管理、重点人员管理等模块,实现“一网汇聚”。成立全息联控联动指挥中心,构建智慧街道的核心大脑,将辖区内13个无法落实独立管理的老旧小区的人脸门禁、车辆道闸、“智能岗”等接入指挥中心统一管理,并在办事处建立24小时集中值班管理制度,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开创了“三无”小区管理新模式。
“‘老、旧、破’是体育场街道的一个标签。这样的标签,必须撕掉,体育场街道要以勇于担当、造福辖区群众的使命感,强化市场化理念和有解思维,积极用市场的力量和机制去破解瓶颈制约,全方面落实突破、奋起直追。下一步,将在银都花园等13个老旧小区试点探索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在街道53个已成立业委会的老旧小区进行试点推广,将精细化管理体现到居民的生活中,畅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打造老旧小区长效化治理方式的体育场样板。”体育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明防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