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妇女识字班’的峥嵘岁月》。抗战时期,山东解放区识字扫盲运动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妇女识字班’,参加学习的是清一色的年轻女性,而且主要是未婚的姑娘。当时‘识字班’成了对年轻妇女的称呼,更成为革命老区女青年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追求上进的代名词......”4月29日,在“学党史强信念 跟党走”淄川区“青年学堂”五四主题活动现场,淄博市淄川区青年讲师团成员、城南中心小学教师陈曦正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地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演讲,现场气氛热烈、赢得了阵阵掌声。
为讲好党史故事,淄川区专门成立了青年讲师团,以部分淄川区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学生为主体组成宣讲队伍,以“青年学堂”为载体,用契合青少年的思维、贴近青少年的话语面对面向全区青少年讲好党的故事,把党的历史和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让青少年听得懂、记得住、能运用。青年宣讲只是淄川区特色宣讲党史的一个缩影。
村级理论宣讲员宣讲、老干部宣讲、青年宣讲、文艺宣讲、网络宣讲......如今,在淄川大地上,形式多样的党史特色宣讲如雨后春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淄川区依托“明理胡同”“情景党课”等宣讲阵地,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党员的不同需求,对象化、分众化、靶向式宣讲,提高党史宣讲的覆盖面,将党的新思想、新理论配送到“指尖”、传播到“耳边”,让一个个鲜活的党史故事走进千家万户,为广大党员呈上一份生动鲜活、立体多元的党史学习教育大餐。
“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将进一步策划开展系列活动,组织青年讲师团深入全区各学校、企业、乡村,立足淄川实际,讲好红色故事,引领青少年更好的学习党史,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共青团淄川区委书记张晓华说。
“乡亲们,早上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党史学习一二三四,所谓一,就是一块碑文。这块碑文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轴线上,那是祖国的心脏啊!人民英雄们永远铭记于中华儿女心上......”4月22日,在双杨镇赵瓦村的“明理胡同”里,老干部宣讲员许永兴正绘声绘色地给围坐在一起的村民们宣讲《党史学习一二三四,初心使命永远牢记》,现场喝彩声不断。
“马立训是我们淄川罗村镇人,1920年它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为生计幼小的马立训只能下井挖煤做苦工......”4月23日,在淄川区革命烈士陵园马立训烈士铜像前,退休教师谭延刚正在为机关干部讲解“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马立训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今后我还要多向专业讲解员学习,提升宣讲水平,以大家喜爱的方式,用心讲好红色故事,希望能通过我的讲述,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谭延刚如是说。
“打竹板,响连天,欢欢喜喜迎新年。二零二一不平凡,恰逢建党一百年。百年大庆是大喜,激情似火胸中燃......”4月22日,在双杨镇赵瓦村的礼堂里,李淑霞等4人正在表演由老党员王庆厚编的群口快板《喜迎建党一百年》。当日,淄川区学党史文艺宣讲队首场演出走进赵瓦村,山东快书、群口快板、京剧、舞蹈、歌曲......文艺宣讲员们通过形式多样的精彩表演为赵瓦村村民们奉献了一道文化大餐。“我们把党史故事、红色歌曲等通过老百姓通俗易懂、乐于接受的方式,深入全区各村居进行表演,每场演出15到20个节目不等,至少一个半小时以上,真正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淄川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刘人源介绍说。
在龙泉镇台头村的党章学堂二楼放映厅内,群众正在津津有味地观看由区委党校宣讲员刘成和田小鸥录制的党史微视频《追寻红色足迹 致敬英雄母亲》《传承奋斗精神汲取攻坚力量》。“我们的党章学堂全面开放,除了播放宣讲视频,我们还分批分次播放《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地道战》《地雷战》等红色影片,供村民观看。”龙泉镇台头村党委书记冯珂表示。据悉,在党史宣讲中,淄川区在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营造氛围的基础上,又主动依托互联网新媒体理论宣讲形势,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推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把面对面和“键对键”宣讲结合起来,推动党史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闫盛霆 仇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