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张店区体育场街道党工委书记韩林的话掷地有声。2020年以来,体育场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基层群众,激发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和服务能力,为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红色引擎”。
坚持党建引领 启动“红色引擎”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体育场街道织密组织网络,将辖区2300余名党员,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因地制宜、全面覆盖”原则,划入网格,选配网格支部书记和党员中心户,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根据社区实际,因地制宜组建各类趣缘、业缘党支部,进一步凝聚党员力量,精准服务群众。成立1个街道“大工委”、15个社区“大党委”,吸收37家驻地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成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支部,把社会治理的触角直接延伸至基层末梢。围绕“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用发挥”三个方面,在辖区内推行“一人联十户,十户联百家”包联共抓组织力倍增工作法,形成“街道包居干部—社区党委(总支)委员—党员先锋户—社区群众”四级联系的“金字塔”式服务体系,选树党员先锋户579户,就像红色引擎一样,点燃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的热情与激情。
聚力“一号改革工程” 让环境更有吸引力
“从申请到拿证,连门都不用出,办事处就把证件送到店里来了。”市民李先生对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过程十分满意。
体育场街道聚力“一号改革工程”,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逐个击破,为打造“张店服务”贡献体育场力量。街道以“一窗式”综合受理为突破口,对业务窗口进行整合,全面启用电子身份证,实现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不出门、快审批、无纸化”,实现集社保、医保、就业、养老等50余项业务的综合受理,打造了集“党建引领、关爱帮扶、便民服务、文明传导”为一体的“红色驿站”,成为“张店服务”的“体育场样板”。
狠抓项目建设 让发展更有凝聚力
重塑产业筋骨,拓展产业空间。在华光路南侧,辖区重点项目美杜莎正在火热建设中,该项目是山东众娱天成娱乐投资有限公司斥资4000万元打造的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具有震撼声光电效果的时尚聚集地,立志成为淄博夜生活的风向标,预计2020年10月底开业。
项目是经济的支撑,是发展的命脉。街道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专班,跟踪服务,上门服务,以存量旧改带动产业转型,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释放东部老城区发展的新活力。街道与山东鼓舞文化合作,用70个集装箱体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集装箱创意基地——复兴·创新园,实现了新型城市创业园区建造的产业化、模块化、智能化。用“创意+”理念,把金乔茶城打造成主城区首个低密度院落式办公文创项目。由原金乔毛纺厂改造而成的东坊文创园,吃、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入选首批23个淄博夜间经济试点街区;张钢老办公用房改造的“悍码头”美食小镇,成为网红打卡地,工业遗产不仅实现了“涅槃重生”,更成为提升时尚指数、发展“夜经济”的新载体。
深耕精细化管理 让城市更有亲和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老旧小区难管理,是城市管理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体育场街道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分类施策、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原则,在辖区33个物管小区,59个无物管小区,全面铺开“红色物业”工作,年底对所有小区全部完成业主委员会选举,实现物业管理。“有了红色物业,居民遇到的大事小情,没有解决不了的。”家住河滨社区8号院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用绣花功夫,将党建引领精细化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细胞。创新打造“智慧城管”系统,为辖区2005家沿街店铺定制二维码,通过居民监督、城管检查、商户自律,有效推进责任落实;成立15支“百姓管家”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走访入户、巡逻巡查、卫生清扫等服务,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活动160余次;推出全区首个户外党建主题文化公园,在7.57平方公里的城市区域面积上,打造“10分钟党建服务圈”,构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让党群关系更紧密
民生工作无小事,养老服务更无小事。为了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街道积极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设10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总建设面积约3.4万平方米。为解决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街道发挥“党建引领+社会互助+基层治理”的合力作用,实施“长者食堂”健康养老新模式,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一个人在家不愿意做饭,在长者食堂吃饭,菜品多,氛围好,既填了胃,又暖了心,还让孩子们放心。”天天到长者食堂吃饭的王大妈高兴地告诉记者。
街道开展“初心暖万家”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活动,采取“低保户+N”的方式,确定60户困难家庭作为帮扶对象,每月包居领导和社区书记上门走访,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情况,竭尽全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