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三蕉叶”

摘要 中秋节过后,七、八位老同学约着小聚。在省城任职的老兄特意从家里拿来了几款老酒,一款是全兴大曲,另一款是三蕉叶。

中秋节过后,七、八位老同学约着小聚。由于疫情的缘故,今年相聚的次数好像少了一些,因此开餐馆的老兄在群里一招呼,大家都到了。

我们是1972年春天入读小学一年级的,屈指算来,已有48年了,这份同学之谊是有些年份了。

在省城任职的老兄特意从家里拿来了几款老酒,一款是全兴大曲,另一款是三蕉叶。这两款酒在当今的市面上都已不多见,尤其是三蕉叶,20多年前曾经风靡一时,那“品味人生,尽显个性”的广告语,相信还有许多人会念念不忘。

没想到,老同学的中秋相聚,大部分的话题都在说酒,都在聊这“三蕉叶”。我特意看了看这款三蕉叶的生产日期,是2002年4月,距今也有18年的历史了。这款640毫升的酒,放的时间这么久,应该有些收藏价值了吧。

很巧的是,前不久,我曾专门去三蕉叶的生产厂家——淄博中轩酒业有限公司,采访过该公司董事长周华波先生。我对老同学们说,要不然我把这款酒,给中轩酒业董事长拍照发过去,让他鉴定一下,听听他的说法。很快,周华波董事长就回复了:“这个酒现在厂里只能在齐酒展览馆里有了,目前是稀品。欢迎你们老同学到厂里参观指导,到时候我亲自为你们解说。”

既然是“稀品”,就不喝了,收藏着,岂不更好?我和其他几位老同学都这么认为。但省城的老兄坚持说:“打开都品尝一下吧,越是有年份的酒,同学相聚不是才更应该要喝点吗?”

端起这杯浓香扑鼻的醇厚的酒,我感慨良多。老同学们几十年的相知相处,似乎在这杯三蕉叶酒里,凝结成一份真挚的手足之情。

都说酒是沉的香。早在1994年,中轩酒业的创新产品"三蕉叶"酒就是当时白酒市场上的高端产品了。而以“三蕉叶”为酒名,似乎也没有什么比它更雅致、更有文化意蕴了。看到这个名字,是否会想到雨打芭蕉之时,三五好友品酒赋诗的美好场景?

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放怀尽饮三蕉叶,酒醒床头香梦残”的诗句,确乎和以稷下甘泉之水酿就的三蕉叶酒,有一脉相承的情结。

说到“三蕉叶”,就不能不提苏东坡。南宋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说,东坡好酒,但酒量实在不行。苏东坡自己也承认,他在《东坡志林》中说,“吾兄子明,饮酒不过三蕉叶。吾少时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也”。从这里我们得知,蕉叶是古人对最小酒杯的代称。饮器中,钟鼎最大,梨花蕉叶最小。“三蕉叶”,犹言三杯,虽说少饮,但饮酒之人的彼此情谊却三三不断。

“三蕉叶”酒的内涵如此丰富,相信与源远流长的齐文化的品格和禀赋也有着天然的联系。自古以来,酒就是中华浩瀚文化史诗里的重要基因,而“三蕉叶”酒的得名,确为不俗之笔啊。《红楼梦》第三十八回里“乌银梅花自斟壶,海棠冻石蕉叶杯”,也可作为出处之一,做些了解。书中写道,丹桂飘香之时,宝玉约大家来到莲花池上的藕香榭,吃酒赏桂花。藕香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黛玉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挑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她斟了半盏,一看是黄酒,便不喝了,要喝口热热的烧酒。宝玉命人将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玉喝了一口。黛玉喝酒的酒杯是海棠冻石蕉叶杯,蕉叶杯以小闻名。

陆游《幽事》中也说自己酒量小:“酒仅三蕉叶,琴才一履霜。”明袁宏道《觞政》说:“余饮不能一蕉叶”。也就是说他喝不了一蕉叶杯的酒。“不胜蕉叶”,成为酒量小的代名词。

谁能想到,三蕉叶居然有这么深厚的文化精髓和历史勾沉孕育其中,而品尝一杯三蕉叶酒,难道不是在和古人对话?与时空觥筹?

此时,恰是中秋之际,“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在这样的月夜里,蔓延着苏东坡的千古豪情,因为东坡的蕉叶之量,一样可以酿出醇香的诗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绵延千年的诗句,成为了每个人在中秋夜的追天之问!

一杯三蕉叶,喝出了一份浓厚的深情,也喝出了一种历经几十载人生积淀后的岁月沉香!

(毕学文《橡树湾随笔》,写于2020年10 月5日下午3时30分)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