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蜿蜒的山间土路,两台钩机正轰鸣攀爬向半山腰的废旧老农宅。几个月后,这里将建起一间现代设计风格的民宿“胡林书院”,特立独行的新中式风格预示着它有望成为京郊深山中的网红新地标。
在门头沟层峦叠嶂的深山区中,有个东胡林村。多年来,村里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的只有超过60岁的老年人。再加上耕地有限,村庄由此戴上“低收入村”的帽子。2019年,村里通过流转部分村民土地统一管理、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帮助村民脱低。但脱低只是起点,北京文投集团又伸出产业帮扶之手帮其发展田园综合体,盘活闲置农宅和文旅资源、开发有机农产品,让山中小村响起脱低致富奏鸣曲。
盘活老农宅 一嗓先唱新地标
两台钩机正轰鸣攀爬之处,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看着簇新,像是还没经过多少车马的碾压。
“可别小看了这条土路,那是在村民的自愿支持下抢修出来的。” 村支书刘书会笑着说。过去上山只有一条窄而陡的山路,搬运材料只能靠骡子,工程机械想上去没戏。“为了书院能快点建好,村民自愿出把子力气,为这个工程临时修了条土路。”
这条路的背后是村民热切的企盼。结合文投集团作为首都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的优势,企业对村里启动文化帮扶。旗下的文旅基金选取乡土文化中“书院”概念,从村民手中租来一间民宅,签下了租期15年的合同后,找到曾打造知名网红书店的设计团队进行设计。按计划 ,“书院”将于今年“十一”前建成,既包含公共文化空间,也包括住宿、餐饮等功能,给村里未来的民宿产品打样。
“书院是一个试点,也有点像个样板间。”文投集团旗下文旅基金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以此为模板,逐步盘活村内约80套闲置农宅。“如果能把这些农宅盘活,村民又能增加财产性收入,就再也不担心返低了。”刘书会眼中闪着期待。
持续帮增收 开公司只是序曲
东胡林村内的资源还不止于此。距今一万余年的东胡林人遗址就在村里,背靠的大山对徒步爱好者颇有吸引力,低温泉眼也是卖点,村前流淌的河水可以打造多种亲水体验……目前,文旅基金已与东胡林村成立合资公司,一期帮扶专项资金200万元已注入,未来将撬动更多资本对东胡林村休闲旅游资源进行逐步开发,形成大山里的田园休闲文旅综合体。
随着休闲文旅的开发,大山里的农产品销售也将被带动起来。“村里现在已经拿出80亩土地种植了水果玉米,村内还有养蜂户,蜂蜜也将成为东胡林特产。”刘书会介绍,当下已经不能产生经济价值的杏树林,未来也有望替换成软枣猕猴桃、樱桃等优新品种。
去年,文旅基金帮村里销售了上千斤蜂蜜,今年在帮销基础上,还投入资金种植了40亩油菜花田,给蜂农创造更多蜜源的同时,打造村前河道景观大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谈到对东胡林村的帮扶,文投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阎晓东表示,相比直接给钱的“一锤子买卖”,文投集团更希望能给东胡林村带来可持续的产业增收。
除了文旅基金已经扎根村里,文投集团还积极发动旗下各公司以及外部资源,助推东胡林村发展,助力门头沟产业转型升级。文投旗下航美传媒集团利用机场广告渠道优势,在昆明机场和首都机场为门头沟民宿小院进行广泛宣传。
生活有盼头 村民唱起文明调
日子有了盼头,村民的生活也讲究起来。
“垃圾不落地,村庄更美丽!”早上6点,大喇叭里的宣传语打破了门头沟深山小村的宁静。斋堂镇东胡林村村民刘西营骑着三轮车,带着两位新上岗的垃圾分拣员,开始挨家挨户收垃圾。今年,垃圾分类成为了村民获得补贴,从而巩固脱低成果的新时尚。
“通过摸排,村里曾有低收入户58户,其中70岁以上村民有57人,没有劳动能力。今年,我们每人每月再发放200元垃圾分类奖励补贴,进一步巩固脱低成果。”刘书会心里有本账,“还有60岁到69岁的村民,我们今年从中选出了8个垃圾分拣员,也是帮他们通过公益岗位增加收入。”
将近60岁的刘西营负责垃圾运输。虽然这样活儿多了,但他觉得挺好,“垃圾分类非常有意义,我们大伙儿愿意支持。”
“以后客人来得多,咱们得体面。”在近期门头沟138个村的垃圾分类测评中,东胡林村位居前列。经过几个月的推广,如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东胡林村的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