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十多日的洪灾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而基层干部在带领群众抗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西省鄱阳县城鄱阳镇江家岭村紧邻昌江(又称饶河),村子附近的昌江圩是事关数十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堤防。自从7月8日饶河水位猛涨之后,位于圩堤一侧的数千户村民便处于洪水的威胁之下。从那时起,作为江家岭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刘义顺便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洪水最凶猛的时候,他曾经连续48小时没合眼。
危险区域的村民已提前转移
说起江家岭村的情况,驻村第一书记刘义顺如数家珍。他说,鄱阳县鄱阳镇江家岭村,人多地少,是“十三五”国家贫困村,贫困人口在鄱阳镇排名第四位。
“江家岭村本来就不富裕,再遭遇这样大的洪灾,如果村民房屋大面积被淹,那就会对村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所以,我们提早就做出了应对大洪水的预案,凡是处于危险区域的村民,很早就被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我们始终把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关于抗洪,刘义顺有太多故事。刘义顺说,江家岭村依山傍水,每年都会遭受昌江流域洪水侵害。但像今年这样大的洪涝灾害,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刘义顺告诉记者,今年的鄱阳湖流域洪灾,一方面水位高,另一方面,水来得猛。尤其是从7月10日到7月11日晚上,他连续两个晚上都没有睡,一直奋战在抢险现场。那两天,水位上涨惊人,一晚上水位就上涨了几十厘米。因为水位上涨过快,村子东边的大堤边,大约有70户村民的房屋第一层被洪水淹没。从今年汛期开始,他就密切留意着水情。考虑到昌江今年可能会迎来水位上涨,他很早就让住在低洼位置的村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11日晚上洪水水位最高,达到22.74米,1998年时的水位是22.63米。”截至昨天,昌江江家岭村段水位已较前几天下降了约50厘米。但刘义顺丝毫不敢大意,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坚守在圩堤上的防汛指挥部,而且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10名退伍军人自驾1400公里自费抗洪
记者昨天来到昌江圩江家岭村段时,执勤的武警战士正在将前几天加高的堤圩适当降低,这样可以减轻圩堤面临的压力。现场执勤的武警江西省总队机动支队官兵告诉记者,前几日昌江圩江家岭段已构建起长1.5公里、宽3米、高约1.6米的堤坝,现在采取昼夜两班倒的方式加固堤坝,白班从上午8时至晚上8时,晚班从晚上8时至次日早上6时。尽管已经在圩堤上坚守有10天时间,但战士们的热情依旧十分饱满。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有10名来自山西的退伍军人得知鄱阳县面临重大洪涝灾害后,自费来鄱阳抗洪。牵头人原鹏帅是山西孝义人,已经退伍10年,他从新闻中了解到鄱阳县的洪涝灾害后,便组织9名退伍军人从孝义自驾1400余公里,于13日晚赶到鄱阳,和江西本地战友会合,加入抗洪抢险的战斗。
刘义顺告诉记者,子弟兵们每天顶着烈日抗洪抢险,非常辛苦。他们中午通常只能在圩堤上休息,没有专门的午休营区。还有退伍军人千里驰援,更是让他感动。
看到子弟兵们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拼尽全力,当地老百姓也十分感动。很多群众每天都自发为子弟兵们送饭菜和绿豆汤等消暑饮品。“看到村民和子弟兵们这种亲密的鱼水关系,我真的很感动。”刘义顺说。
军民同心 堤坝上的父子兵
在火箭军中,有一对特殊的搭档,他们是来自江西的“父子兵”。儿子魏乾坤2017年8月入伍,今年24岁,是火箭军某部一名直招士官。父亲魏建平是一名退役军人,有着30年党龄,曾参加过“1998抗洪”“2016年南昌抗洪”等多次抢险救灾行动,现在是当地“蓝天救援队”紧急救援机构的一名成员。
7月10日,魏乾坤去鄱阳湖参加抗洪任务前,用微信向父亲报了平安。家在南昌的魏建平,从新闻中得知儿子驻扎的抗洪点形势非常严峻,而多年从事救援工作的魏建平,有着丰富的抢险救灾经验,他决定前来和儿子一起抗洪。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在受灾区域,令人感动的事情不断发生:据张刚透露,火箭军到达之后,当地村民及社会热心人士不断向他们捐赠物资,“现在物资室都被堆得放不下了”;除此之外,受灾的村民们也会热心帮助战士们扛沙袋,巡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