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务号“谐音梗”美好寓意照进现实

摘要 近日,不少网友晒出自己所在地区政务号“大名”:湖南省政务号叫“新湘事成”,广东叫“粤省事”……名字,不仅是一个代号,也常是某种期望、寄托或某种寓意。

各地政务号都叫啥名字?近日,不少网友晒出自己所在地区政务号“大名”:湖南省政务号叫“新湘事成”,广东叫“粤省事”,安徽叫“皖事通”,江西叫“赣服通”,广西叫“壮掌柜”,浙江叫“浙里办”,河北叫“冀时办”,湖北叫“鄂汇办”,上海叫“随申办”,重庆叫“渝快办”,天津叫“津心办”,郑州有“郑好办”,贵阳有“贵人服务”,开封有“汴捷办”,深圳有“深i您”,等等。

名字,不仅是一个代号,也常是某种期望、寄托或某种寓意。显然,这些政务号“称谓”,不是盲目乱起的,而是一种“谐音梗”。“新湘事成”同“心想事成”,“随申办”意“随身办”,“浙里办”同“这里办”,“豫事办”是“遇到事情就办”,“吉事办”同“及时办”等。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清晰脱俗的“谐音梗”,包含了政务机构的一种服务理念和服务要求,也体现了他们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美好寓意。

一个有着美好寓意的“谐音梗”,可以有。然而,比“梗”更重要的是服务质量,是办事效率,是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政务号,是“互联网+政务”,是政府为服务群众搭建的新平台,是党政机关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新桥梁,被称为“指尖上的公共服务”。目前看,各地政务号给群众办事带来不少便利,总体是好的,但也有的成了“摆设”,有的界面一片空白,有的长期不更新,有的运转不畅等。可以说,政务号管理是否到位,运营是否有效,群众是否满意,比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梗”,重要得多。

政务之“务”,是政府事务,更是为民服务,为民服务好才是真好。为民服务,不是一句套话,不是一个“梗”,是办好一件又一件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难事、干实事、办好事,才能让这些政务号“谐音梗”实至名归,让良好寓意照进现实。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