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山东外贸增速有所下降,“齐鲁号”欧亚班列却“逆势驰骋”。据济南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齐鲁号”累计开行463列,同比增长44.2%,仅4月份就开行了164列,创统筹运营以来的单月新高。5月12日,开出今年第500列。
2017年,山东发运欧亚班列62列,平均每月5.2列;2018年,全省发运欧亚班列451列,平均每月37.6列,当年10月31日,山东实现了全省欧亚班列资源整合,统一命名为“齐鲁号”;2019年,整合后的“齐鲁号”欧亚班列全面发力,全省发运突破1000列,平均每月83.3列,开行数量跃居全国第四,占全国开行总量的12%。今年前4个月,月均开行数量更是破百,达到115.8列。
“前几年见着一次都很新鲜,现在经常需要加班验放。”这些年来,泉城海关关员姜勇切身感受到了“齐鲁号”欧亚班列带来的变化。作为现场关员,2018年他监管了第一列“齐鲁号”开行,2019年送走了第1000列,今年4月又见证了“鲁欧快线”(济南—德国)首班顺利开行。
从月均5.2列到月均115.8列,仅仅经过3年多时间,越来越多的“齐鲁号”驰骋在“一带一路”沿线,成为连接山东与亚欧国家货运的“大动脉”。
返程货物少,一度成为欧亚班列运营成本高的难解之题。在济南,短短两年时间,“齐鲁号”欧亚班列的状况已变为“去少回多”。据统计,今年1—4月,济南欧亚班列进出境146列次,增长89.6%,其中进境87列次、增长1.1倍;出境59列次、增长63.9%。
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国际陆海空运严格管制的情况,“齐鲁号”先后推出“日韩陆海快线”“鲁欧快线”“上合快线”等新线路,为山东外贸企业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以此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打造了快捷的经贸往来通道。
依托这条“钢铁驼铃”的紧密相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条越发紧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纷纷在铁路沿线建立工厂。从淄博始发的欧亚班列载着一批批的建筑陶瓷和钢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输送原料,真正为友好邻邦“增砖添瓦”。(代玲玲 张丽媛 郑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