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的一篇讲话“刷屏”。
4月25日,淄博市召开实施产业赋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江敦涛讲,优势传统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淄博必须端的饭碗,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弄明白怎么端好、吃好这碗饭。
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风起云涌的当下,不少人提及化工建材陶瓷就说“污染”“落后”,被一些人看作包袱,甚至有人用今天的标准“一棍子打死”。在这样背景下,一位市委书记敢为传统产业“站台”,说“传统产业绝不应该是污染和落后的代名词”,“传统产业并不可怕,也绝不是包袱”,强调“传统产业是淄博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优势”,对于众多从事化工、机械、建材、纺织、轻工、陶瓷、琉璃等传统产业的企业家和产业工人来说,必然感到“贴心”“暖心”,引发广泛共鸣。
事实上,这不是江敦涛第一次为传统产业“站台”。
去年9月,江敦涛在淄博市企业家大会上讲,要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对待传统产业。传统产业虽然现在步履艰难、甚至被一些人看作包袱,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它们为国家和城市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对此我们绝不能忘记和抹杀。强调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传统产业,并不意味着保护落后、维持旧的动能。没有落后的产业属性只有落后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只要技术、设备先进,传统产业里照样有高新技术企业。因此,传统产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传统产业不进取、不提升、不创新,那样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被市场、被时代所抛弃。从现在看,传统工业仍然是淄博的饭碗,乃至将来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还必须要吃这碗饭。传统产业绝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要研究如何改造提升优化、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问题。
今年4月25日,江敦涛在淄博市实施产业赋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上讲,传统产业是淄博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优势,必须下决心推进产业赋能、加快转型升级。
江敦涛说,2019年,淄博工业传统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60%;贡献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全市的50%;吸纳的就业超过全市的40%。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淄博的制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防护物资和民生基本生活品生产企业,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以传统产业为代表的制造业,是淄博这座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目前淄博要靠金融等服务产业吃饭还不太现实,而且盲目地脱实向虚,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城市发展很可能会出大问题。对淄博来讲,工业经济保持在50%左右的比例,是比较科学合理也是十分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传统产业仍然是淄博经济的“压舱石”,传统产业这碗饭绝对不能丢。
江敦涛“喜新不厌旧”,更对“新旧嫁接”情有独钟。
淄博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上,特别是伴随着要素成本的上升、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产能过剩的持续,以及后发国家工业化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双重挤压,传统产业面临着非常严峻复杂的竞争形势。江敦涛讲,传统产业已经到了必须大规模推进转型升级的阶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只有坚决转、快速转,才能拼出和转出一片新天地,否则,只能是被别人挤压而死,被淘汰出局。对淄博来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是该不该做的“选择题”,而是必须快做、做好的“必答题”。
如何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道“必答题”?
去年,江敦涛提出“五个优化”;今年,江敦涛讲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
所谓“五个优化”。
一是优化提升技术工艺,主要是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使之符合绿色生态的要求、符合市场的需求。二是优化拓展产品体系,根据市场需要和产业链延长的需要去开发拓展新产品,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产品+整体解决方案”转变。三是优化提高产品质量,无论做什么产业、搞什么产品,都要保证质量,并不断进行优化和提升。四是优化完善产业链条,紧盯产业价值“微笑曲线”的两端,下大气力由现有终端产品继续向产业链后端掘进,或者去整合产业链条上下游。五是优化提升产业效益,这既包括经济效益,又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创新价值等。
所谓提“高度”,就是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
当前,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顺应这一趋势,就要大力发展“制造业+互联网”“制造业+人工智能”“制造业+大数据”,通过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快实现传统产业智慧升级,在产业链条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所谓增“厚度”,就是优化拓展产品体系。
相对单一的产品结构,不仅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而且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每个企业都要着眼长远,不断创新和丰富产品体系,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增添筹码。一方面,要增强开发多层次多类型产品的意识,综合运用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资本并购等途径,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快由单纯提供产品向系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围绕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拓展创新设计、供应链管理、再制造、运维服务等业务领域,构建“产品+服务”的产品体系,在与客户建立战略合作的同时,以优质服务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所谓拉“长度”,就是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是有效优化产业生态、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一是要下大气力补链延链强链。对重点产业链条进行全面梳理,找到链条上的断点和短板,研究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下决心、下血本聘请高端人才、引进高端技术,有针对性地补链延链强链。二是要以产业组织理念突破双招双引,从“来什么谈什么、谈什么签什么、签什么干什么”的被动状态,转变为“重点发展什么主导产业就去找什么项目”的主动状态。三是要用市场手段和资本力量推动产业链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条上核心企业的作用,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或股权直接投资基金,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之间按市场规律去整合提升,加快形成一批骨干产业链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山东是一个传统产业占比高的经济大省,曾有“两个70%”的说法,即山东传统产业占整个产业的70%,重化工业占整个产业的70%。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一直是山东心头之痛”。对于落后产能,山东态度十分坚决,那就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该淘汰的就要淘汰,该关停的坚决关停。但是,落后产能与传统产业不能划等号。世界上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领域,只有落后的思路。
传统产业不仅不等于落后产业,传统产业还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最大“风口”。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期待更多人为传统产业“站台”,“喜新不厌旧”,大力实施产业赋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实现链式集群发展,从而把山东传统产业做大、做高、做强。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