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疫情影响,群众出行游玩受到限制,随着上级复工复产各项规定不断落实,有很多人选择到风景秀美、环境良好太河镇欢度周末或小长假,在这里居住体验别具特色的民宿成了不少游客的不二选择。每逢周六周日,来玩的游客少不了。”4月22日一大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鲁子峪村党支部书记侯言绪对村里的大街小巷转了个遍,查看环境卫生。
太河镇地处纯山区,风景秀丽,传统村落聚集。是中国矿泉水之乡、国家级古村落森林公园。为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淄川区太河镇坚持把发展民宿作为拉长旅游链条、助推贫困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民宿+扶贫”有机结合,创新方式,倾力支持,积极打造民宿示范村,有效实现了产业发展、群众脱贫、乡村振兴等多赢局面。
民宿成为脱贫“摇钱树”
“我们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贫困人口157人,2016年村里利用100万元扶贫资金对租用村民闲置的旧房子、破院落进行集中修缮翻新改造,建设‘芸弘山房’民宿项目,每年给村民5000元租金。此外,村里专门成立旅游合作社负责管理运营,并与旅行社合作,为民宿拉动游客住宿,同时入驻美团、携程等订房APP。2019年民宿实现收入4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6000元,进一步巩固了全村脱贫成效。”侯言绪对通过民宿发展带动脱贫成效非常满意。
近年来,太河镇积极发挥传统古村落集聚的优势,将民宿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按照“民宿村—民宿集群—民宿集群旅游区”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有条件的村庄,采取入股、出租等方式,把闲置破落的农家院统一收储管理,集中打造高端民宿,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全镇建设民宿的村达到15个,改造民宿院落近百套,培育单体、独栋20余个,拥有床位1000多个,年接待能力可达20万人次。
下端士村从盘活闲置村内房屋资产开始,修旧如旧,鼓励开办“农家旅馆”“农家餐馆”“民俗园”等,依托产业扶贫,新建海棠山舍等5套民宿,通过固定收益方式,为全村贫困户20户25人进行分红,年可分红1100多元。新建餐饮中心,可接待100余人就餐,实现旅游餐饮住宿“一条龙”服务。“一到节假日,我们的民宿直接是爆满啊。我们已经建好的16套民宿全部对外营业,其他的待疫情结束后进行装修。”下端士村党支部书记肖玉爱说道。
“一幢旧房子经过改建后,华丽转身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这一举措,既有效破解了土地瓶颈、盘活了闲置土地和房屋,又提升了旅游发展规模和层次。经过改造后的老宅子一下子变成城里人稀罕的好地方,农家饭变成人们津津乐道的‘新口味’。”太河镇党委书记张行海说。
精品民宿助力乡村振兴
石头垒成山墙,麦草合盖屋顶,院墙边小桥流水,山顶处云遮雾绕,远眺观山见水,太河镇“芸弘山房”、柏树民宿、叮咚小院等精品民宿犹如“世外桃源”吸引诸多游客流连忘返,住农家院、吃农家饭成为广大旅客的首选,民宿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太河镇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积极构建多主体参与民宿开发运营的利益联结体,形成了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多方参与的不同合作模式,为民宿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实施村企联建,用财政扶持扶贫项目发展民宿,村集体入股参与经营利润分成,实现企业、村集体收入增加;实施合作运营,组织农村乡贤成立合作社,对农村闲置的旧房子,采取出租或入股等方式交给合作社统一运营,实现“以房养老”,有效解决了山区村集体增收和农村老人养老问题。
“民宿发展弥补了全镇旅游产业的不足和短板,培育形成了贫困村、贫困户旅游扶贫新亮点,让游客能来、能玩、能留、能住,有效实现了‘当日游’向‘过夜游’的转变,取得了盘活闲置资产、提升集约水平、补齐旅游短板、促进致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多赢局面。”张行海说。
在“共享经济”“乡村振兴”等时代命题共同推动下,大量城里人涌入郊区和山区,太河镇过去无人问津的村落正发展成为有活力的民宿旅游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