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山东省高等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指南》(简称《指南》),明确了山东高校开学前准备、开学返校、日常防控、应急处置、教学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59项细则。《指南》强调,要适当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学校要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服务。
合理设快递收发集散点
禁止校外外卖进入校园
《指南》明确,学校应根据健康监测台账和健康档案,对师生员工进行个人疫情风险评估,对居住地为疫情防控高风险、中风险地区的师生员工,安排继续留在原地,暂缓返校,具体返校时间根据当地政府的疫情公告和防控指引,经学校科学评估后单独确定;对居住地为低风险地区但属于重点关注人员的,应安排暂缓返校,待其健康状况符合要求后单独组织返校。
要及时与暂缓返校学生和家长联系,做好沟通工作,并保持联系。境内未返校的外籍师生,按照对国内师生的要求统一组织开学返校。确诊或疑似病例治愈的,休养28天后凭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复学证明返校。
充分考虑在校师生员工快递日常量和高峰量的情况,合理设定快递收发集散点,控制各快递集散点人员聚集的数量,实行无接触配送管理,减少师生员工感染风险。
禁止校外外卖进入校园。鼓励高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开发、完善校园人员信息管理和健康状况分析监测系统,采用红外体温自动检测感应、人脸识别等技术,实施无接触式身份验证和体温检测,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和精准度。校内服务尽量转为线上服务模式。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引导师生线上办理有关事项,减少线下聚集。
大力推广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模式
《指南》明确,开学前,各高校应结合实际,编制完善好开学返校工作方案、返校后日常防控方案、应急处置预案、教育教学工作方案、缺课补课方案、舆情应对方案、应急心理干预方案、疫情期间违规行为处置方案等,无方案不开学。
认真评估前期线上教学实施效果,结合原定学期教学计划,合理调整、统筹安排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课程教学计划,科学确定返校后教学起止周次,可适当延后暑假放假时间、调整毕业生答辩方式。根据线上授课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线下课堂教学方案,做到线上内容和线下内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衔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大力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统筹春季学期理论课程和实习实训环节安排,除毕业年级毕业实习和特殊需求的实习环节外,其他实习实训环节可后置安排。结合返校前毕业论文(设计)线上开展情况,合理确定毕业实习实训安排和考核要求,实习方式以分散实习、分组实习为主,尽量不安排较大规模学生集中实习。在个人自愿,学生、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企业确保防控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暂不返校,直接到企业顶岗实习。
有条件的宿舍每间不超4人
相互间头部保持最大距离
根据《指南》,统筹安排返校后课堂教学,对选课规模较大或适合线上教学的课程,可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根据校内教室数量、容量大小等因素,多班次、多批次安排线下教学,上课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距离须保持1米以上。
尽可能实施小班教学、同楼层隔房间安排教学班、错时上下课,避免进出教学楼、公寓、餐厅等场所出现人流高峰。学生宿舍原则上每间不超过6人,具备条件的,尽可能安排不超过4人一间,休息时相互之间头部保持最大距离。
根据开学方案确定的返校原则,学校充分考虑本校各批次返校学生分专业人数和地区分布情况,以及校区、校园入口、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等因素,分日期分时段安排学生错时错峰返校。对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允许在学生自愿、防护措施到位、符合驻地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提前返校。
要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
持续提供就业服务
合理安排毕业论文(设计)审核、答辩和毕业(学位)证书颁发等环节,努力保障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按期毕业(获得学位)。对毕业年级学生优先开放实验实训室、图书馆等,指导学生尽快补齐必要的实验实训数据和参考文献。增加指导教师数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进度指导。有条件的高校,可采用电子评审或视频答辩,在线完成学位申请、材料审核、论文评阅等工作。
对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校可适当顺延论文指导、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必要时可适当调整毕业论文(设计)审核要求。统筹做好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可视情增开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
建立毕业生就业咨询工作群,一对一解决学生遇到的就业问题。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组织校外生涯导师和校内咨询师队伍利用网络开展一对一专项咨询帮扶。强化对湖北等重点地区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探索举办湖北籍毕业生线上招聘会。适当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学校要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