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镰——啰!”桓台马踏湖万亩芦苇开镰收割

摘要 11月15日,桓台县起凤镇鱼龙村村民正在收割芦苇。立冬过后,马踏湖区万亩芦苇进入收获期。早晨6:00左右,伴着浓浓的雾气,苇农们拿着镰刀、带着午饭结伴而来,开始一天的劳作。每人每天大概能收割1亩芦苇,即割即运...

11月15日,桓台县起凤镇鱼龙村村民正在收割芦苇。立冬过后,马踏湖区万亩芦苇进入收获期。

1.jpg

早晨6:00左右,伴着浓浓的雾气,苇农们拿着镰刀、带着午饭结伴而来,开始一天的劳作。每人每天大概能收割1亩芦苇,即割即运,大多数芦苇都会在当天被“苇客”抢购。

2.jpg

湖区人习惯用“秋”来指代一年中的每个收获季节。麦收被称为过“麦秋”,秋收被称为过“大秋”,而这收割芦苇,便自然被称之为过“苇秋”了。

3.jpg

三个“麦秋”不如一个“大秋”长,而三个 “大秋” 不如一个“苇秋”忙。收割芦苇之时,男女老幼齐上阵,收割,打捆,搬抗,船运,码垛,抽选,是依序而生的一条龙作业。

4.jpg

“开镰——啰!”汉子们像进入阵地的将士,挥舞起刀刃上闪着雪寒光亮的镰刀,随着声声不绝的“咔嚓”作响,高高的芦苇就齐刷刷垂倒在肩头。

5.jpg

每割足了一大束子,就顺放在备好的条凳上,该打捆了,就于丫根、中腰、末梢处牢牢地刹捆上几道苇绺子。

6.jpg

由于芦苇收割后,地里的苇渣非常锋利,马车就承担了主要的运输任务。每车可装50个苇子,每天能拉6趟左右。(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景阳 通讯员 成国栋 报道

编辑:何海丽00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