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国利介绍公司产品
11月1日,已是深秋时分,山东泰光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滕国利像往常一样来到公司,从1991年开始,他已经在这里奋斗了28年。
回忆起公司的发展历程,滕国利历历在目,感慨万千。高中毕业后,滕国利在淄博星火技校任教,在上世纪90年代一个月工资能达到1500元,在当时算是高收入。然而平淡的生活却在1991年发生了变化,那一年,村里领导找到他,想让他出任泰光的厂长,心系家乡的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走马上任。
进入泰光后,滕国利一个月只有330元的工资,这一状况持续了多年。在别人看来,当时的他做了一个错误决定,“放着好好的‘金饭碗’不要,去当个‘叫花子’厂长”。面对善意的忠告或他人的嘲讽,滕国利顶住压力,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工厂建设好,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
滕国利敏锐地意识到了技术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1991年5月,他和清华大学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7月破土动工,开建了当时中国一流的合成绝缘子基地。厂区只有荒地30亩、一把电热壶、两张旧条桌以及从银行贷款的30万元。他凭此铺开了这个摊子,当年就产出了110kv的合成绝缘子。
创业初期技术人才缺乏,里里外外全靠滕国利一人支撑,新材料的试制生产全凭自己去探索。为了尽快让生产步入正轨,他吃住都在工厂,一次弟弟来看望滕国利,他正在吃饭,弟弟半开玩笑地说:“开水泡馒头,吃得这么香。给公家干活,你的劲头还这么足。”1992年,滕国利在工厂车间度过了春节,“那时候就觉得,不能把每天当8小时来看待,下了班就结束了,应该把一天当成24小时。”就是靠着努力和用心,1991年,泰光实现20余万元的销售收入,1993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余万元,1994年,销售收入超过400万元……
1997年,滕国利到美国参加一个研讨会,发现很少有外商会采用中国产品。有来自欧洲、南非等国的外商告诉他,在他们眼里,中国产品就等于粗制滥造。这一回答深深刺痛了滕国利的心,他暗自下定决心:“当有一天我的产品出口的时候,它代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仅仅是代表泰光。就算不赚钱也要把产品做好。”他说到也真的做到了。
2017年,泰光荣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总结泰光的发展,滕国利讲了这么一句话:“抓住了技术,抓住了市场,抓住了时间。”直至今日,泰光已经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民营十大名优创新企业。作为中国驰名商标,泰光拥有84项专利技术,其中有7项发明专利,是生产输电线路用悬式、横担、变电站用支柱、特高压换流站用大直径支柱等各类复合绝缘子专业厂家,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特高压工程的主要供货单位。2017年,泰光荣获国家电网特高压±800kV输电示范工程重要贡献单位, 同年12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滕国利认为,要想把企业做好做大,就要把员工利益放到首位。2002年,泰光完成企业改制,滕国利主动为公司员工追缴劳动保险,一直追缴到1996年,花费了四五百万。“我现在的工资是每月6000-8000元,而我们车间工人每月工资高达8000元以上,甚至过万元。”滕国利说,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要想成功,就得让员工能把公司当成家,不断增强内部凝聚力。
在滕国利的带领下,公司从上到下团结一心,共同攻坚克难。“以前公司有个女孩负责销售,为了开拓外地市场,她自己千里迢迢跑到云南,坐20多个小时的车去跑业务,这个事情让我一直特别感动。”滕国利回忆道。
正是由于滕国利对员工的关怀和员工对公司的投桃报李,泰光才能发展壮大,逐渐成长为同行业中的翘楚企业。
成立近30年,泰光很少对外进行广告宣传。滕国利认为,企业的产品本身就是广告。“打造民族品牌,建设百年泰光”是泰光人始终的追求。滕国利表示,泰光不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如果以后他离开了公司,也希望公司能够继续发展得更好,提取出泰光优秀的“DNA”,不断传承下去,做到“灵魂不灭”。(赵旭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