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名为“大蒜”的国内首只克隆猫亮相于世。“大蒜”是2019年7月21日诞生的,如今这只克隆猫已经满月。主人黄雨克隆这只猫花了25万元,但他觉得,克隆母体和大蒜只有9成像,在外貌、毛色上与原猫存在差异。
对此,克隆“大蒜”的生物科技公司回应,克隆可保证99.9%以上基因相同,但是毛发的花色基因表达存在随机性,无法人为控制。
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宠物成了一个新兴市场。除了科研价值外,克隆宠物还有某种实用性,即满足主人对已去世宠物的思念。这种需求当然无可厚非,只要在可承受的经济范畴内,由市场的供需关系来调节即可。
但随着研究和生产克隆宠物,还可延伸出一个更深入的问题,涉及对生命现象和本质的认知:当一个生命个体消失后会不会再复活,进而永生。
生命不可能永生,这是人类早就有的共同认知,除非是特殊细胞,如癌细胞可以永生,最著名的是海拉细胞。20世纪50年代一位美国非裔烟草农妇女——海莉耶塔·拉克斯因患癌症后把自己的癌细胞留在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此后海拉细胞一直在全世界的实验室里被研究,至今繁殖了18000代,总重量达到5000万吨。
但海拉细胞并非人,也不是生物体。如今,“大蒜”的诞生表明,尽管宠物可以克隆,但只能和原来的动物形似,却很难“神似”,因为灵魂无法克隆。该结论在以前的其他克隆动物(如克隆狗)身上,也得到了证明。
不过仍有些争议。动物的“性格”等特征和行为受到先天基因和神经机制控制,在这些基因克隆之后,也许其性格和举止会与原来一模一样。
在这方面,克隆猫“大蒜”就是一种探索,但也还没有结论。猫主人黄雨克隆“大蒜”之前也曾犹豫过,克隆猫是否还会有以前“大蒜”的灵性,但他还是决定尝试,至少现在外貌基本一致,至于未来能否找到“大蒜”的影子,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而灵性这种生命特质,也需要在接下来的交往中观察和感悟。
因而,克隆宠物在满足主人心愿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观察样本,如果对克隆动物的研究能够深入下去,将有助于更深入地解答心理学、哲学和生物学的交叉之谜。2018年12月在北京出生的首只克隆犬昆勋现在正在昆明警犬基地受训,以检查其是否与原来的克隆母体有一样的特性。昆勋的母体名叫化煌马,具有敏锐的嗅觉、良好的驰骋力、凶猛的扑咬能力。
持续地观察会给予我们更多讯息,而在此之前,新的“大蒜”若能及时抚慰主人的失落,让主人找回以前的幸福感受,就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