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药断货涨价 现实版“一药难求”,原料短缺为主因

摘要 硝酸甘油片是心脏病患者急救的“救命药”,而最近,淄博的程先生发现,自己家中常备的硝酸甘油片在各大药店却断货了,即便是有货的药店价格也比以前翻了几番,原来几元钱一瓶的药现在已经涨到了30多元。“救命药”断...

硝酸甘油片是心脏病患者急救的“救命药”,而最近,淄博的程先生发现,自己家中常备的硝酸甘油片在各大药店却断货了,即便是有货的药店价格也比以前翻了几番,原来几元钱一瓶的药现在已经涨到了30多元。

微信截图_20190220165620.png

“救命药”断货,价格隔几天换一次

“张店区共青团路一路的药房我跑遍了,都没有。一家药店的营业员告诉我这种药现在都进不到货。”程先生说,他平时买的都是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硝酸甘油片,100片价格为4元。

那么,这款廉价救命药在淄博市面上到底情况如何呢?对此,记者对淄博中心城区的药店进行了随机走访,在记者走访多家药店后了解到,硝酸甘油片的确存在短缺现象,在走访的八家药店中,有五家药店没货,有货的药店也表示货源短俏,硝酸甘油片的价格更是参差不齐,价格大多都在30多元,其中最贵的达到53元一瓶。而目前药店所售的只有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硝酸甘油片,但也面临着全线断货的尴尬。

张店区共青团路的宏仁堂大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硝酸甘油从年前就一直开始断货,已经好几个月了。”关于药物短缺的情况,张店区柳泉路新华大药房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由于货源紧张,年前硝酸甘油就已经从4元一瓶涨价到18元一瓶了,而年后价格更是直线上升到53元。“现在硝酸甘油的价格不定,价签几乎隔几天就换一次。”工作人员说。

“我们从厂家进货,这个药一直挺便宜的,可是从年前开始,突然就开始涨价,现在药店有关硝酸甘油的价目表经常每隔几天就会上调一次。”张店区茂业购物中心附近的一家大药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他所知,好像是生产硝酸甘油的原材料出现短缺的现象。

部分普药出现不同程度价格上涨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淄博市多家三甲医院了解到,目前医院所售的硝酸甘油片价格也均已上涨。

“硝酸甘油的价格确实上涨了,目前价格是27元一瓶。”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的医生介绍,医院目前并未出现断货的现象。

“硝酸甘油已经缺货一段时间了。”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李主任对记者说,已经缺货一段时间了,具体缺货原因尚不清楚。

记者多方打听药店及医院了解到,廉价药、常用药由于一般定价较低,随着原材料的短缺,价格会出现适度上涨。目前,复方黄连素片、川贝枇杷糖浆、云南白药气雾剂、桑菊银翘散、藿香正气口服液等家庭常备药品均有不同幅度涨价,其中小儿感冒颗粒由之前的价格是每盒20多元涨到了每盒40多元。而3块钱一盒的牛黄解毒丸、1块钱一盒的红霉素软膏、2块钱100片的复方新诺明……曾一度为老百姓熟知的多种廉价药身影如今也愈加难寻。

另外,据北大医疗淄博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除了硝酸甘油之外,有不少普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现象,而部分普药价格上涨主要是药品的生产成本低,生产厂家难以为继有关,而也有部分普药价格上涨则与环保问题关停部分企业后,原材料短缺造成的。”

医院涨价、药店断货,网上药店情况如何呢?在某网站一家药房网店中记者看到,同样0.5毫克100片一瓶规格的北京益民品牌硝酸甘油片,有近30家网上药房在售,但普遍价格在30元到50元一瓶不等,其中最高的价格卖到了150元一瓶。

原材料的供应方面短缺为药品上涨主因

那么,这款"救命药"为什么会陷入断货和涨价的境地。记者电话联系了北京益民制药有限公司,该公司山东大区负责人于经理对记者说,硝酸甘油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严重短缺。“硝酸是易燃易爆品,牵扯环保问题,原材料的供应方面短缺,从而出现涨价的现象。于经理介绍说。

对于什么时候价格才可以恢复,于经理告知,价格方面也不好说未来的走向如何。而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有关部门、哈药六厂等其他硝酸甘油片制药企业,电话则始终无人应答。

据淄博市物价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除一类精神类药品及麻醉类药品外,其他药品价格都是由市场调控,所以厂家进行价格调控并无问题。

一位从事药品营销多年的经理林先生告诉记者,从业内的角度分析来看,断货和涨价的主要原因出在原料供应上。“因原材料短缺造成药品停产、断货、断供的情况常有发生。”林先生说,一部分原因是下游工厂因环保问题关停,造成原材料严重短缺。还有一种可能是人为垄断因素,也就是说,原料供应商进行行业垄断,进而抬高药价。不同于抗生素等可以替代的药类,硝酸甘油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特效药之一,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林先生说,正因如此,此类药有着非常强的议价权。

“解决药品短缺问题,既要快速应对燃眉之急,更应着力建立长效机制。”林先生说,总而言之,发挥好政府的“有形之手”,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统筹采取定点生产、药品储备、应急生产、协商调剂等措施确保药品市场供应。调节市场失灵的难题,保证药品的合理供应,才能为患者们更好地“托底”。

编辑:101978509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