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王先生最近买了几斤海鲜,和以往到超市购买不同,这次他是和邻居一起在微信群里购买的。原来,前些天他看到小区里一个住户在微信群里发布了一则生鲜团购信息,价格比市面上便宜不少,还保证新鲜。看到很多邻居都报名购买,他也决定买几斤试试。一天后,发起团购的住户就把一箱箱海鲜送到了他家小区门口。之后,王先生和邻居们更喜欢在微信群里团购了,一起买水果、订年货,不仅物美价廉,邻里关系也提升了不少。
这是近年来在中国一些地方火起来的一种零售方式——社交新零售。即借助微信、微博、QQ、直播、短视频等社交工具,以社交化关系建构零售模式、以集中运营降低成本的新型零售业态。专家表示,零售需借助社交赋能,这是未来趋势,将成为电商、实体零售业发展的突破口。
社区来了拼团“团长”
陈大姐在北京一个社区内开水果店已经十几年了,现在每当有顾客进店,她都主动去加微信,然后把顾客拉入自己建立的微信群。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在群里开展类似“朋友圈集赞拿特价”“原产地水果拼团”等活动,或者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自己美容养颜的“食补攻略”。
经过努力,她家的水果销量翻了好几番,附近小区的住户都成了她的群友和顾客。一家拼团电商委任她为社区“团长”,她发起的团购从水果扩展到了粮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
这是当下在很多社区十分流行的零售方式。有电商专家表示,不同于分销或者拼团模式发起的微信群,基于社区的微信群在建立之初就相互信任,“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关系,使得推荐人必须对自己推荐的商品负责,因此商品的推荐和分享都会更高效。
正是基于线下真实的社交信任关系、口碑传播的品牌效应以及团购规模化的成本优势,众多新零售电商平台实现了快速扩张。
社区拼团平台运营思路大体是,平台在各社区招募“团长”,相当于虚拟发货点和团购发起人。团长统计完订单后,平台可以直接联系原产地直采发货。顾客下单第二天,商品便从原产地送往各城市仓库,由团长负责往各自小区发货。顾客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或小区门口,就可以提货。这种方式极大降低了商品价格和配送损耗,节约中间环节如店铺租金成本等,也容易在顾客中积累起口碑,实现良性循环。
多种条件促进崛起
除了社区拼团,社交零售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据统计,目前主要方式包括:以云集、环球捕手、贝店等为代表的平台分销模式;以淘宝特价版、京东拼购、洋码头“砍价团”、苏宁易购拼团等为代表的平台“拼团”模式;以小红书、蘑菇街等为代表的“平台+达人分享”模式;以什么值得买为代表的内容导购类平台;以有赞、点点客、微盟等为代表的服务商类工具模式等。
“社交电商本质是营销方式创新,实际还是平台和自营的电商模式。”电商分析人士李成东认为,社交电商能够崛起有几个必要条件:一是电商发展进入瓶颈期,运营成本日渐增长;二是移动社交媒体技术驱动,及供应链和支付环节的完善;三是时间碎片化和购物习惯的改变;四是会员制和店主制的用户裂变模式,不仅让流量获取成本低,还解决了用户留存率及复购率的难题。
诚然,商品质量、运送时间、价格等是积累顾客口碑的重要因素,但和传统团购不同,很多社交新零售平台商品送到客户手中至少经历采购、运输到仓库、仓储保鲜、分拣配送等过程,物流链复杂且成本高昂。而推销成本、人力支出等也会造成较高的管理成本。
增强内力是当务之急
社交新零售的发展,引来了大批投资者,创业平台也持续增多。对于创业者来说,增强内力是当务之急。
专家建议,社交新零售平台需尽快完善供应链,打造出特色优势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试水新品类产品,逐步丰富品类,扩大用户规模。在扩张区域上,可以选择下沉二三线城市,另辟蹊径扩大规模。
当下社交新零售爆发的背后,很多传统电商正在利用小程序打通社交与零售的场景。“社交电商模式已经证明了其在获取流量方面的巨大优势,传统电商平台已遭遇流量上的瓶颈,加大传统流量获取的投入可能也无法提高行业竞争力。传统电商利用小程序方式入驻微信社交平台,应该是有进一步打开社交媒体流量入口的考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吕昊泽说。
对传统零售企业来说,向着社交新零售转型也很重要。专家建议,传统零售企业要改变传统思维,正确分析消费者和分销商的真实需求,全面做好赋能支持;其次是建立和完善与整体布局相匹配的运营体系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