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工业化隆隆的脚步声中成长起来的兰州石化学院,于建校62周年的喜庆日子里,迎来了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的历史时刻。
9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与兰州石化学院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在兰州石化学院校东区报告厅举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百名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首席技师、学院校杰出校友张恒珍,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政策规划部副主任付向核,省委宣传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白玉春,甘肃省高校工委组织工作处副处长孟生旺,甘肃省工信委生产性服务业处副处长方旭,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工会主席贾鸿武,北京燕化正邦设备检修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学院杰出校友严生,中石油第二建设公司总经理李浩河,兰州石油化工国际事业公司副经理、学院校杰出校友赵柱,上海勤福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学院杰出校友邹琦,兰州市中小学实践基地校长翟向军,学校党委书记周兴中、副校长程小红、魏海明等出席,全校副科级以上干部、媒体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300余人参加仪式。
工业文化是工业强国的重要动力机制。《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对学院培养工匠人才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工业行业背景和办学60年来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在工业文化的学习实践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学院教师承担并完成了《石化魂》《共和国长子(新中国石化工业的成长记忆)》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工业文化研究项目和成果,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活力的学术队伍。在此基础上,学院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共同组建兰州石化学院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是推动工业文化发展的一项全新开创性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周兴中指出,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在甘肃高校中首家成立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是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需;是为学院作为工匠摇篮提供理论支撑和引领全国高职文化之需;更是为培育中国特色工业文化,推动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之需。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研究中心的具体指导下,学院将依托兰州丰厚的工业资源,突出学院石油化工特色,发挥双方优势,培养工业领域综合型应用人才;学院将深化工业文化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完善工业文化理论体系,探索工业文化课程体系,让“工业文化进校园”;学院将合力推动国家工业文化产业发展,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学院还将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工业文化数字化建设和工业(产品)设计,开展精准扶贫和社会服务,推动工业文化研究平台建设工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发展工业文化提供智力支持。
孙星强调,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工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脱胎于我国工业化生产的伟大实践,凝聚着当代工业建设者的智慧结晶。学院作为新中国石化职业教育的“共和国长子”和“黄埔军校”,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为祖国石化行业和甘肃省地方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工业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是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研究、共同发展新的开始,希望能够以研究中心作为平台,进一步探索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提高工业文化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水平,为丰富工业文化内涵,为实现制道强国梦而努力。
白玉春说,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的热潮中,学院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这是学院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甘肃省文化建设和职业教育战线的一件喜事。希望学院加强对工业文化研究中心的领导,发挥自身优势,组建强有力的研究团队,坚持问题、 明确导向,针对当前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重点明确目标,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和提炼优秀的工业文化,着力把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优秀的研究机构。
揭牌仪式上,学校为孙星、付向核、张恒珍、严生、赵柱、邹琦、钟伟、翟向军8人颁发聘书,聘请他们为客座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作了题为《工业文化漫谈》的学术报告。
学院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共建协议,学院将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全面深度合作,将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为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工业文化基础理论研究与宣传推广基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发展工业文化提供智力支持与协助,让学院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研究中心的美好合作在甘肃大地和高职沃土绽放出耀眼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