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掉入投资陷阱 32万“打水漂”

摘要 赠送鸡蛋的保健品小课堂、高额利息的非法集资、轻信骗子的理财变借款……越来越多的不法商家把谋取“私利”的目标瞄向老年人,设诱饵、下圈套,老年人消费问题日益突出。7月23日,记者从张店警方获悉,家住淄博张店...

赠送鸡蛋的保健品小课堂、高额利息的非法集资、轻信骗子的理财变借款……越来越多的不法商家把谋取“私利”的目标瞄向老年人,设诱饵、下圈套,老年人消费问题日益突出。7月23日,记者从张店警方获悉,家住淄博张店的一对七旬夫妇就因掉入高额利息的非法集资陷阱,32万元积蓄血本无归。

fb0bb1778a23ba35aba8da9005f37522.jpg

街头传单承诺丰厚回报 投资十万一年利息1.05万

年近七旬的王大爷夫妇育有一子,孩子在外地生活,两位老人相依为命。这一年来,老两口分别在某家公司的投资项目中多次投资,金额高达32万元,本来想着投资赚点钱,可如今投资公司资金链断裂,导致老两口的投资血本无归。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大爷夫妇最早接触到投资公司,是在2017年初。那时候,在王大爷家附近,有一家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路人发放传单,王大爷也收到一张,传单中承诺,该金融公司将投资人的资金借给借款方,可保证投资人获得丰厚的利息回报。

以投资期一年为例,投资十万元的,每月的收益为0.875%,如此算来,投资10万元后,一年的利息就有1.05万元。传单中还对资金安全作出了承诺,其中有一项代偿保障: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本息,该金融公司用其在银行的12亿风险抵押金代为偿还,保证出资人的本息不受到任何损失。

面对如此诱人的利息,王大爷夫妇心动了,于是老两口与该金融公司签订了合同,以王大娘的名义试着投了12万,投资期限为1年。此后的几个月里,夫妻俩又多次加大投入,到2017年底,两人的投资金额已达23万元。到了2018年,该金融公司业务员又联系王大爷,称公司又上了个新的项目,是政府在贵州投资的修路工程。王大爷夫妇一听是政府工程,就把存折里剩下的最后9万元也投了进去。

公司老总自首 “投资人”无奈报警求助

前前后后共投资了32万元,王大爷夫妇时刻关注着这家公司的近况。今年4月份,王大爷夫妇听到一个坏消息:该金融公司上海总公司的老总自首了,公安机关已经正式介入调查。他们赶到该金融公司淄博分公司的办公地点,只见门外聚集了不少和自己一样的“投资人”。

与此同时,张店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的民警也收到了上海警方的协查通知,逐个给受害的投资人打电话,王大爷夫妇在接到民警电话后便立即赶至公安机关报案。

随后,记者了解到,该金融公司在全国有上百家分公司,全国有很多与王大爷夫妇类似的受害人。就在该金融公司出事前一个月,还在央视的315晚会上受到表彰;出事前十几天,还按时往投资人银行卡里返钱。

类似案件受害者多为中老年人

侦办此案的民警告诉记者,国务院近日部署开展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情况。重压之下,近期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纷纷暴雷,涉及人数、资金巨大。而在受理案件的过程中,民警发现受害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人,他们由于法律知识匮乏,甚至都不能分辨这些金融公司的行为是否违法。

比如,在调查该金融公司案件时,办案民警就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由于投资者与该公司签订的是借款合同,很多投资者在公安机关报案的时候,还一口咬定自己是借款人而非投资人,投入资金的行为是借款而非投资理财。

在此,张店警方提醒广大市民,选择投资之前,需要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并仔细阅读相关合同条款,不要亲信所谓的“高息”宣传,更不要幻想一夜暴富。当中老年人面对高额回报的宣传时,更要提高警惕,投资前要和子女或朋友商量,并对公司运作情况做深入调查分析,以免上当受骗。

编辑:101978509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