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是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要求,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化的又一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淄博市工商局围绕“起名难、效率低”这个困扰企业便捷准入的痛点,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试点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企业名称申报初步实现了自主拟定、自主查询比对、24小时网上申报、系统自动筛查、即时生成,企业开办时间缩减至5个工作日,提前实现了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风险可控及早探索开展名称登记制度改革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总量快速增加,企业名称核准难的问题逐渐突显。针对企业名称资源日益减少、限制性规定过多、审查标准不统一等问题,2015年开始,市工商局即本着问题导向、风险可控的原则,大胆开展名称登记改革探索。
一是全面释放名称资源。2015年7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促进名称登记便利化的实施意见》,配套下发了《实施意见释义以及企业名称审查标准规范》。大幅放宽了企业字号界定标准、行业特点限制,有效解决了以行业大类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名称挤占行业小类企业名称的问题;在防范名称恶意注册的前提下,大幅放宽著名商标、知名商号用作名称字号的受限范围,盘活了大量名称资源;突破性地允许文化创意、体育、娱乐等特定行业使用字母和数字作为字号,并将注销企业名称的禁用年限由三年放宽到了一年,极大释放了名称资源。同时,全面推行企业名称网上申报和“受审合一”审查制度,统一规范名称审查标准,名称申报核准流程进一步优化。
二是清理规范开放名称库。2017年4月份,工商总局《关于提高登记效率积极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的意见》下发后,我们开始谋划名称自主申报改革。推行名称自主申报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对原有名称库按照新的标准进行全面清理规范。6月份,市局制定出台了《全市企业名称数据梳理规范工作方案》,组织动员系统上下30多名企业名称登记工作人员,集中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市22.5万余条名称数据梳理规范工作。9月份,形成了新的企业名称库,并在省局支持下与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建立链接,开放名称库,实现了企业名称自主查询、比对,打通了名称自主申报改革第一个关口。
三是争取支持主动担当试点改革。初步探索的成功,不但为下一步改革积累了经验,更增强了我们主动改革的信心和动力。在省市领导的鼎力支持下,2017年10月,省局同意淄博开展名称自主申报改革试点。2018年1月17日,市政府批转了我局制定的《关于推进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市名称自主申报改革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步骤时限和保障措施。各区县政府也将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工作确定为2018年度的重要改革事项,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后盾。
坚持信息化引领、机制创新,扎牢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关键支撑
智能化自主申报系统的开发建设,是名称登记改革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改革试点的进度与成败。市工商局坚持信息化引领的原则,在省局委托下,通过与软件开发商的反复探讨、研究改进,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运行了可视化填报引导、“动态库机器学习+人工管控”、操作简便且具有我省鲜明特点的自主申报平台,实现了提速增效。
一是实现了可视化填报引导。为使申报系统能够简便、智能,设计了“所见即所得”的企业名称四段式的名称展现方式,名称中的行政区划、字号、行业表述、组织形式四要素都可自主选择。只需要录入极少的必要信息,即可完成填报,当场生成《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告知书》,直接用于企业设立、变更登记。
二是实现“动态库机器学习+人工管控”新模式。平台引入大数据名称智能引擎,利用“动态库机器学习+人工管控”新模式,对禁限用字号24小时开放式机器过滤,实现以机器智能筛选取代人工审核,有效拦截能力达到99%;帮助名称登记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远离名称风险。
三是线上线下并行实现全方位、无遗漏。试点过程中,为满足群众办理企业登记业务的多样化需求,我们采取新旧系统共用、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解决冠省名、免冠行政区划、前置许可企业等其他名称核准问题,做到了全方位、无遗漏。多种渠道均可快捷方便地办理名称登记,得到了创业群众和企业的广泛好评。
四是不断缜密完善自主申报系统。在试点过程中,多次召开名称核准人员座谈会,专门组建了由全市名称登记工作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淄博-海智”微信群,及时反馈、处理问题4500余条次,提出了包括拓展网络运行环境适应能力、增加企业分支机构及个体工商户名称自主申报功能、增加市级后台的统计分析功能等30多条意见建议,使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更加缜密完善。
坚持于法有据、易于操作,健全制度实现改革全流程保障
本着既于法有据、缜密细致,又快捷简便、易于操作的原则,市工商局配套出台了《淄博市工商局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工作操作指南》,明确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规则、实行信用承诺制度、建立名称争议处理制度。这些制度措施,为改革工作如期落地、取得预期效果提供了全流程保障。
一是明确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规则。除部分涉及前置审批事项等的特殊企业外,一般企业名称可由申请人在企业设立、变更登记时一并申报,无须预先核准。企业名称经自主申报系统成功申报后,登记机关不再核发《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同时明确了企业名称组成形式、禁限用规则、申报规则、名称保留期限等基础性内容。
二是明确信用承诺制度。我们在名称自主申报制度设计中明确了信用承诺规则,申请人选择自主申报方式办理登记业务的过程中,由企业全体投资人自愿承诺遵守名称申报规则,签署《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使用承诺书》,对名称申报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救济途径、法律后果等作出承诺,为登记机关对不适宜名称纠正等后续处理提供了依据。
三是明确争议处理制度。设定了不适宜名称认定、不适宜名称纠正和企业名称与商标权冲突处理三类程序,分别对相关争议处理作出了规定。
商事登记效率全面提升,全面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是企业开办时间大幅度缩短。改革前,申请一个冠市级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需要先将拟定的名称提交区县登记机关进行初审,合格后再转报市局核审,一旦被驳回,就需要重新提交备选名称。一个周期下来往往需要3到5个工作日。如果重新提交的名称再次被驳回,又要重复同样的“单线”循环。一个名称有的要经过三四次这样的循环才能获得核准。而改革后,申请人只要有一台上网电脑,可以24小时全天候申报,而且系统会以即查即得的方式,即时显示申报结果,即时收到申报告知书,完全省却去了原有审核周期。自主申报系统运行以来,企业开办时间缩减至5个工作日。今年1-4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1807户,同比增长8.2%;特别是4月份,我市新增登记市场主体8957户,同比增长31.8%,每天登记市场主体298户,比去年同期翻倍。
二是行政效能大幅度提升。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市企业名称日均申报量保持在200件以上。以每件名称从区县局查询比对到市局甄别核准用时20分钟计算,市县局两级十多名名称审核人员即使全天不停的工作,也难以完成当日全部审核工作。名称自主申报系统的运行,实现了“机器换人”。除应当由总局、省局核准以及前置许可企业名称外,其他95%以上的名称均由系统自动完成智能化筛选、审查,名称核准人员工作量明显降低。全市名称核准量也从人工审查时的单日最高300件次提高到了理论上的无限件次,不但极大提升了行政效能,将名称登记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约了行政成本。目前,全市已有11771户企业名称通过了“自主申报”,占全市企业名称核准总量的95%以上。
三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程电子登记。名称自主申报改革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取消一般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环节。改革前,企业无论是通过登记窗口还是网上办理登记注册,都需要事先经过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程序,领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后,再进行办理。改革后,申请人无须经过预先核准,也无须打印、提交纸质申请材料,使用任何一台电脑自主申报成功后,即可直接转到“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办理网上登记注册。名称自主申报系统与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的无缝对接,打通了全程电子化登记的关键环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零见面、零跑腿”。
四是促进了登记注册规范化、标准化。改革前,名称审查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知识阅历等进行主观判断,特别对名称是否近似、是否违反社会公德及公序良俗等审查,极易出现标准不一、裁量尺度各异的问题。改革后,各类商事主体在法律法规框架下,遵照名称自主申报规则依法平等地申报企业名称,规则更加统一,程序更加规范,将企业名称登记中的自由裁量权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