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发布:工业遗产如何再利用?过多改造为创意产业园也是一种浪费

摘要 在谈到上海工业遗产再利用时,如今,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由老厂房改造的创意产业园区。但与公众通常持有的对这种再利用方式的单一正向评价不同,蓝皮书特别谈到了这种再利用方式的利弊得失。

1.jpg

在谈到上海工业遗产再利用时,如今,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由老厂房改造的创意产业园区。但与公众通常持有的对这种再利用方式的单一正向评价不同,蓝皮书特别谈到了这种再利用方式的利弊得失。

4月20日,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2018)新闻发布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行。系列蓝皮书之一、由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荣跃明作主编的《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18)》中对上海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该报告认为,上海工业遗产见证了我国工业化的整体进程,涵盖近代早期工业的外资工业、民族工业和洋务工业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包括私营、公私合营、国营、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各种企业形态类别。它们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实物证据意义,不仅是上海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城市赢得市民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基础之一。

该报告称,据统计,上海现有总共约4000万平方米的老厂房,有些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上海民族工业的见证。不仅越来越多的优秀工业建筑从闲置、衰败的状态走向积极动态的保护与再利用,大量一般性的工业建筑也正在通过适当再利用重新彰显出它们在历史文化、城市风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价值。而上海自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工作以来,已有相当数目的工业遗产建筑得到了保护,其中一些再利用建筑已经充分展现了其改换利用性质后发挥出的不同魅力和作用。

上海对于工业遗产建筑的认识,是逐年提高的。该报告中列举了一系列数字:198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了第一批59处优秀近代建筑,列入了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又增加至61处,其中工业遗产建筑只有2处:杨树浦水厂和上海邮政总局。到了1993年,有12处工业遗产建筑上榜;1999年公布的第三批名单中,工业遗产建筑达到16处;2004年第四批公布又有14处工业遗产建筑受到保护。在累计4批共632处(2138幢)优秀历史建筑中,共有44处厂房、仓库、工业生产及相关社会活动场所得到法定的保护。2015年,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布,共426处历史建筑入选,工业建筑约20处,数量大大增加。

在谈到上海工业遗产再利用时,如今,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由老厂房改造的创意产业园区,比如,由原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等5家工厂改造成的田子坊等。与公众通常持有的对这种再利用方式的单一正向评价不同,该报告特别谈到了这种再利用方式的利弊得失。报告表示,上海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全部案例中,创意产业园占了主要部分,如老四行仓库(原四行仓库)、2577创意大院(原江南弹药厂)、1933老场坊(原工部局宰牲场)、上海滨江创意产业园(原英商慎吕洋行慎吕工厂)、东大名创库(原德率洋行仓库)、空间188(原上海无线电八厂)、通利园(原上海无线电模具厂)、建桥69(原沪东机床厂大件加工装配油漆车间)、8号桥(原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卓维700(原上海织袜二厂)、上海织袜二厂(原杜月笙私家仓库),等等。

报告分析了这种再利用方式的有利之处。比如,由于创意产业园区功能比较复合,艺术创作、多媒体制作和小型餐饮等进入门槛低,容易集聚人气,而且工业遗产建筑体量一般比较大,能够提供给艺术家更易使用的空间,且能激发建筑师的创新思维,对于使用者来说也更具吸引力。从保护的角度来看,艺术家一般会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工业遗产建(构)筑物,甚至一些生产设备也被原样保留下来,符合最大限度保留的保护原则。

但该报告也坦承,过多地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区也存在一定弊端。报告的执行主编、上海社科院文学所郑崇选副研究员就表示,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上海在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方面虽然利用率较高,但利用类型过于单一化,超过一半案例的利用方式是改造为创意产业园,过多的创意产业园对资源也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如,工业遗产在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性,导致许多创意产业园区在空间上也呈现出了集中布局的特点;这些创意园区具有定位服务人群的重叠、功能和产业上雷同等现象,相互之间无法形成统筹协调的发展平台。

该报告认为,上海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有显著成效,但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工业遗产,使之产生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上海这座文化大都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上海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研究中仍有不少困难和难点需要去面对和解决。比如,工业遗产的评价体系尚待完善;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法律法规不健全;工业遗产的资金募集缺乏政策吸引各方力量;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大众参与度不够等。报告也就此提出了诸多建议,包括全面开展工业遗产价值评估,做好分级保护与改造;完善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相关政策,健全管理与立法机制;多渠道筹措工业遗产保护资金,建立有效鼓励机制;丰富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功能类型,控制好功能业态;加强工业遗产区域整体保护,维护完整性和真实性。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齐书深等出席发布会。《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的品牌产品,已经连续出版逾十载,被列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和上海“两会”的指定选送书目。《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2018)》聚焦上海文学、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电影产业、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权威发布上海文化发展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概括、展望上海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本次新闻发布会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60周年院庆的重要成果发布活动之一。

编辑:yuxun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