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这年头投资什么最赚钱,十人中恐怕有八人会说是房子。
从2015年底,到2017年中期,全国人民经历了一波史无前例的房价飙升,这轮飙升从一线城市发起,然后迅速蔓延到二三四线,但在一二线先后被强限后,三四线的房价依旧疯涨。
从2017年全国261个城市房价中位数的排名来看,前40名中,有20个是三四线城市,其中温州、三亚、珠海、苏州、东莞、廊坊等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甚至超过了宁波、武汉、石家庄、合肥、郑州等二线城市。
我们知道,一二线房价的飙升最基础的原因是因为房子的供应量低于需求量,当房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房价上升是必然趋势。那三四线呢?这些三四线城市中原本就有大量库存无人问津,房价长期处于低而稳的状态,可存量未降,房价先升,反倒引发房子被疯抢的局面。
如此局面没有钱和购房意向的支撑是不行的。那么,哪来的钱?或者说,哪来那么多闲钱?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棚改货币化改革。
其实棚户区改造由来已久,按照安置模式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2014年间,实物安置和货币安置模式并重,以实物安置为主。第二阶段为2015年至今,安置模式重心逐渐转向货币化安置,2015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进一步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的通知》出台,明确棚改货币化安置为去库存的重要手段,并要求各地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不低于50%。具体到各地政府执行时,多数三四线城市的货币化安置比例已经高达80%,而2017年房价飙升的芜湖,比例为100%。这样一来,城镇里的老破小不见了,老百姓们拿着补偿款去买新房,新房的库存量也明显下降。
那购房意向呢?我们可分为三类客户群体:
首先是逃离一二线的购房群体。从16年起,被一二线高房价和严限购打晕的人群不在少数。这些人从一二线被挤回三四线老家,和那些拿着拆迁安置款的人一起涌入售楼大厅,他们买房一来是为给自己留条退路,二来也是希望自己买的房子能搭上此轮房价暴涨的大潮。
其次是改善型客群。自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许多有了二孩的家庭对大户型产生需求。据南方日报对主题为《“二孩”催生改善需求升级,“换房2.0时代”你准备好了吗》的全媒体网络调查结果显示:120平米以上的四房户型最受“二孩”家庭青睐。
第三是受羊群效应影响的群体。三四线城市人群的购房意识往往是被周围其他人带动起来的,如果周边亲朋都开始买房或者讨论房价,自己免不了也会受到影响。
但是,面对房价的暴涨,很多人开始思考:三四线真的能够支撑起这么高的房价吗?
这里我们需要考虑影响房价的三个重要因素:人口,政策,土地。
首先,关于人口,对于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来说,人口在不断向一二线大城市迁移。一位网友曾去过多个三四线城市做调查,发现大量装修好了的或完全没装修的房子空置着。有人说,“由刚需客撑起来的房价才是真房价”,但许多购买三四线房子的业主只是把买房当成投资。
而且,三四线城市目前正是需要发展的时候,如果用高房价阻碍人群涌入,反倒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并会对未来房价形成反噬。虽然目前在三四线已买房群体还沉浸在房价上涨带来的获益中,可从长期看,即使以后想割肉甩卖,恐怕也没有人愿意接盘了。
其次,关于政策,这是对三四线房价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之前如果没有棚改货币化政策的出台,三四线去库存的效果不会如此明显,房价也很难猛然抬高。
在此轮去库存进程中,一些省市已经达到预期效果,棚改货币化进程随之放缓。
1月中旬,山东省召开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鼓励棚改、拆迁实物安置,取消货币化安置奖励”,这对减弱货币化安置推动房价上涨将起到积极作用。
依照2017年全年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016年下降15.3%,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大降25.1%的进度,货币化安置方式必然会在更多省市削减力度甚至取消。没有了闲钱的支撑,房价又还有多少上涨的空间?
最后,关于土地,2017年虽然是三四线城市大力去库存的一年,但是新工地的开建也在火热进行。2017年,拿地最积极的50家房企的拿地重点转向三四线,全年在三四线的拿地面积同比增加了145%。虽然新开工面积与销售面积的累积差值的增速在逐渐放缓,但新开工面积与销售面积的累积差值在逐年上升。在年轻人大量外流的三四线,供大于求是必然趋势,如果这时房价还一直上扬,只会让房价泡沫越来越多。
那在这个时候,三四线的人们该怎么买房?还能不能买?如果你是刚需,买是必然的。如果只是为了投资,不如去强二线买房,现在一线城市已被强限,买房难,想在短期内升值更难,而在强二线城市买房要相对容易些,并且,许多强二线城市正开展抢人大战,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