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疆 记淄博市淄川区环卫处退休工人徐其友

摘要 他,一位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当他走完人生的旅途之时,却引来无数关注。在他的影响下,全家有五口人从事环卫工作,成为名符其实的“环卫之家”。他,生前获得过无数荣誉称号,因病去世后,把自己的遗体和眼角膜全部...

BC44202D11CC38A921AA45E357E71A5D.jpg

徐其友参加山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资料照片)

他,一位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当他走完人生的旅途之时,却引来无数关注。在他的影响下,全家有五口人从事环卫工作,成为名符其实的“环卫之家”。

他,生前获得过无数荣誉称号,因病去世后,把自己的遗体和眼角膜全部捐献了出来,遗体用于祖国的医疗研究,眼角膜捐献给了需要光明的人。

他走的干干净净,彻彻底底,履行了一位中国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坚持信仰的博大胸怀。

他就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环卫处退休工人徐其友——

生命无疆

2018年1月23日上午9:50,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其友,走完了生命的65年历程。

徐其友是因病去世的。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刻,他用尽最后的气力睁开双眼,用孱弱的目光注视着儿子徐博。徐博读得懂父亲的目光。他知道,父亲目光里,是对身后事的再一次叮嘱。他饱含着热泪,向慈爱的父亲点了点头。

徐其友安祥地合上了眼睛。他觉得,自己可以放心地离开了,没有遗憾,没有牵挂。

(一)

在2011年1月举行的“2010感动淄博年度人物”颁奖仪式上,徐其友和他的家庭成员,在热烈的掌声中,登上了领奖台。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的事迹开始为淄博人民所熟知。

徐其友生前,人们用许多词语来形容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日,等等。当年,徐其友和他的环卫之家,在荣获感动淄博年度人物时,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母亲、儿子、姑姑、舅舅两代5口人,已经在环卫战线上累计工作了109年,用家族接力的方式,传承着这个家庭独有的环卫情怀,在淄川环卫史上传为佳话。

父亲徐其友。从事环卫工作30多年的“老环卫”,他30年如一日,一直干的是疏通下水管道、清掏化粪池等苦脏累的活,在条件最差的工作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先进工作者、振兴淄博劳动奖章、市十大杰出职工、市“城市美容师”等荣誉称号。

母亲杨玉华。26年来一直坚守在道路保洁一线,每天用手中的扫帚,一尺尺丈量着脚下的道路,风雨无阻、寒暑不辍。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干了一辈子环卫的夫妻二人,让自己大学毕业的儿子徐博也做了一名环卫工人,并时刻鼓励教育他勤勤恳恳地干工作。

徐博,听从父母的教诲,继承了他们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2000 年大学一毕业,毅然投身到环卫事业中,面对脏活、累活、苦活从不退却,总是抢在前头, 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清运生活垃圾,10 年来已提装 41000 多个垃圾箱,清运垃圾12.6万多吨。先后获得淄博市“城市优秀美容师”、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姑姑徐慧,1990年调入环卫工作,一直从事道路保洁工作。舅舅杨峰,1987 年参加环卫工作至今。

清掏化粪池、装垃圾、扫马路、洗厕所……这些对其他人来说掩鼻捂嘴,甚至不被尊重理解的工作,徐其友和他的家人们带着对环卫工作的一腔热忱,以把城市装扮得更加美丽为己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数十年如一日,践行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行业精神,时刻体现着环卫工人爱岗敬业与无私奉献的本色。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如今,徐其友已经离开人们,永远告别了他一生所挚爱的环卫事业。但是,徐其友并没有死去,因为即使是在身后,他仍然在默默地奉献,用他高尚的灵魂,感染着这个世界。

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过一部不朽的著作,叫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徐其友就是保尔一样的人,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自己所挚爱的环卫事业,在他心中,“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就是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但是,徐其友的生命,并非只有一次。这是因为,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死之后,遗体或器官可以用于医疗研究事业,或是被移植到其他需要的人身上。徐其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毫无保留,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医学教育科研事业,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了需要光明的人。

他的生命,他的灵魂,获得了永生。


C1AD047D521CAC4BFED453804662532F.jpg

徐其友生前接受媒体采访(资料照片)

2018年1月23日上午9:50,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其友,走完了生命的65年历程。

徐其友是因病去世的。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刻,他用尽最后的气力睁开双眼,用孱弱的目光注视着儿子徐博。徐博读得懂父亲的目光。他知道,父亲目光里,是对身后事的再一次叮嘱。他饱含着热泪,向慈爱的父亲点了点头。

徐其友安祥地合上了眼睛。他觉得,自己可以放心地离开了,没有遗憾,没有牵挂。

(二)

徐其友,出生于1952年11月,家住淄川区育英街,中共党员。从1980年12月开始,他就在淄川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工作。参加工作之初,徐其友是洪山卫生站的一名掏粪工,早上骑着自行车上班时,衣服还干干净净,晚上回到家时,就脏得不成样子。衣服是天天洗,天天换。就算这样,同学聚会、朋友喜事,都很少能“想”起他,因为别人怕沾了他身上的脏气、臭气。但他,却从没因此而产生过丝毫放弃的念头,依旧是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从小青年一直干到了中年。

“脏活累活不怕,关键是怕人不理解。”1993年,徐其友在担任城区清洁站站长后,几乎每天早晨上班前,都先把城区10多座公厕的卫生状况检查一遍。哪座公厕的化粪池要抽吸,下水道要疏通,他都一一安排妥当,然后再带领职工从条件最差的现场开始,自动手指挥工作。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乎没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1997年五一放假期间,由于淄川城西一生活区管理疏忽,造成下水管道堵塞,污水横流,走路都要垫上砖头。接到任务后,徐其友带领职工冒着三十多度的高温、趟着淤泥、顶着恶臭,站在污水粪便中整整干了两天,才将总长约120米的下水管道全部疏通。这年冬天,他带领职工冒雪奋战七小时,为鲁泰纺织公司疏通车间沉淀池。由于疏通及时,为鲁泰公司避免了巨大经济损失。

徐其友在尽职尽责工作的同时,还一直关心着面临失学的儿童,他多次捐资助学献爱心,帮助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和失心病儿童。他与沂源县一名父母残疾,家境困难,面临失学的小学生结成对子,帮助家庭渡过难关。他多次为地震灾区捐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2013年7月1日,已经退休两年的他,来到淄川区委组织部,缴纳了1000元特殊党费。

在他的动员下,他的妻子、妹妹、妻弟和大学刚毕业的儿子都投身到环卫事业当中,成了名副其实的“环卫之家”。他们用环卫工人特有的魅力,赢得了市民赞誉。2011年,这个“环卫之家”荣膺“2010感动淄博十大人物”;2012年,“环卫之家”事迹专题片《109年的传奇》,在中央电视台十套《讲述》栏目播出。

2014年12月,被誉为当代中国板话第一人的黄玉庆老先生,根据徐其友的事迹,创作了《认准环卫不回头》现代板话,大力传扬。

认准环卫不回头

三十多年一挥间,你与环卫结了缘。粪便垃圾终生伴,日复一日年复年。

从来你没节假日,也没过个团圆年。只为换来万家净,默默奉献无怨言。

你用真情换真情,没有比你再平凡。那是一九八零年,历历往事现眼前。

就业干上掏粪工,风华正茂小青年。那时人们有偏见,认为掏粪很下贱。

掏粪贬称屎壳螂,风言风语传耳边:青年啥活不能干,偏把这个活路选!

你就不想成个家,没有闺女瞎了眼。弄得浑身臭哄哄,怎么在人脸前站。

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却心里很坦然。掏粪确实脏和累,可是总得有人干。

垃圾粪便不清理,城市哪有净可言!垃圾成山粪溢满,想想那是啥局面。

虽然话是这么说,开始确实不习惯。一进厕所就恶心,累得腿疼腰也酸。

浑身就像散了架,人前一站人躲远。有人劝你改改行,女儿哭啼泪洗面。

就怕问到你干啥?填表都怕人看见。你说这些你理解,咱不去干谁去干!

掏粪工人時传祥,国家主席都接见。说的家人没啥说,习惯也就成自然。

到了一九九三年,時来运转升了官。公共厕所当总长,所有公厕有你管。

清厕可不是小事,千家万户都牵连。负起清厕这个责,环境干净心舒坦。

跟着我来看我的,已成你的口头禅。一天突然接电话,有一化粪池溢满。

立即带人到现场,分析外溢找根源。定是杂物塑料袋,疏通水道给堵严。

吸粪汽车用不上,看着粪溢都急眼。穿上橡皮工作服,下到化粪池里边。

粪水漫到齐腰深,用桶往外弄粪便。垃圾污物往外抠,恶气呛的气难喘。

烈日烤着汗水流,苍蝇碰脸在盘旋。皮衣裹着热难耐,溅起粪汤脖里钻。

糞池清好爬上来,阴凉一蹲光擦汗。在场无不受感动,开茶倒水又递烟。

又一厂家来告急,沉淀池满来求援。按说不是份内事,你却担心厂停产。

你和同志到现场,一看堵了吸泥管。吸管功能用不上,排泥受阻泵空转。

摸起铁锨就下池,板结淤泥搅合散,大家干了七小时,直到排泵能运转。

为企排污十几起,挽回损失几十万。你为部队送粪肥,始终如一没间断。

市里奖励你不要,希望工程捐了款。从你入党那天起,行为党章来规范。

越是困难越向前,从不挑剔讲价钱。荣誉总当加油站,只为党旗更鲜艳。

劳动奖章胸前挂,天天充电上足弦。事迹深深打动我,特书板话来颂赞。

1FD354E7AE5063843E29436EFB438254.jpg

2018年1月23日上午9:50,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其友,走完了生命的65年历程。

徐其友是因病去世的。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刻,他用尽最后的气力睁开双眼,用孱弱的目光注视着儿子徐博。徐博读得懂父亲的目光。他知道,父亲目光里,是对身后事的再一次叮嘱。他饱含着热泪,向慈爱的父亲点了点头。

徐其友安祥地合上了眼睛。他觉得,自己可以放心地离开了,没有遗憾,没有牵挂。

(三)

2011年11月,徐其友光荣退休。

在告别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前,徐其友来到单位,抚摸着自己曾经使用过的小推车、铁锨、疏通机,默默地面对着这些昔日的老伙伴,跟它们说话,向它们道别,他不舍得离开它们啊。但年龄不饶人,风里来,雨里去,高温酷暑,严寒冰雪,徐其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干了大半辈子环卫,身上留下许多职业病,他应该休息休息了!

回到家,徐其友总在琢磨着怎样才能在为社会,为国家做出点什么。在看电视、读报纸的时候,了解到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就产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2017年11月2日,徐其友因病住院,躺在病床上,给淄博市淄川区红十字会写了一份《遗体捐献申请书》。他写道:“我自愿捐献遗。”“不讲任何条件,不举行仪式,把遗体捐给国家解剖。”

写完,他叮嘱儿子徐博,联系红十字会办理捐献手续。

父亲的倔脾气,徐博是最知道的。正是因为父亲这个脾气,他也才选择了环卫工作,并从这份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2000年6月,徐博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父亲就问他:“你打算干什么工作?”徐博说:“我的同学,有的考公务员,有的自己当小老板,我想……”

“你什么也别想了,就跟着我干环卫吧。人家都说,子承父业,我和你妈都干环卫,我觉得干环卫就挺好。”徐其友打断了儿子的话。

在徐博心中,父亲干的可都是掏粪之类的脏活累活。他清楚地记得,1997年五一放假期间,淄川一生活区下水管道堵塞,污水横流,父亲接到任务后,带领职工立即对下水道进行疏通,他们忍着难闻的气味,用铁锨一点点地把粪便、淤泥、碎砖等挖进粪桶,靴子里灌满了粪水,身上脸上到处都沾上了粪便,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足足在粪水臭水里苦干了两天,终于将下水管道全部疏通。

在徐博心中,母亲杨玉华十余年如一日,坚守在道路保洁的第一线。

在徐博心中,姑姑徐慧、舅舅杨峰,也都是奋战在环卫一线的工作人员。

“怎么,你怕了?你是怕脏、怕苦、怕累、怕臭,还是怕人家说闲话?”见徐博犹豫,徐其友严厉地问。

“我什么也不怕。爸爸妈妈和姑姑舅舅都不怕,我怕什么?”就这样,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徐博,带着父亲母亲的期许,怀着对环卫工作的满腔热忱,成了一名环卫工人,面对亲戚朋友、同学异样的目光,他坦然处之。

工作之初,徐博同舅舅杨峰一样,从事垃圾装卸工作,每天要装几吨垃圾,一天下来,浑身像是散了架,先是手上磨起了血泡,疼得不敢碰,后来,渐渐地结了茧子。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徐博一天天地成熟起来。看到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城市,一天比一天整洁美丽,他心里感觉特别满足,特别幸福。慢慢地,他理解环卫工作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真谛,更理解了父辈们执着坚守的意义。

2004年12月,徐博的女儿出生不久即被确诊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出生仅40天就被推进了手术室。陪同女儿做完手术,徐博很快就重返工作岗位。

F701A59B215F3C312BCAAC16F0B5E94D.jpg

徐其友在病床上书写的《遗体捐献申请》

徐博含着眼泪,用一双颤抖的双手,从父亲手中接过那份沉甸甸的《遗体捐献申请书》,他嘴里答应着,心里却犯起了难:父亲要捐献遗体,这可是大事啊,怎么着,也得跟家人商量商量吧?

于是,徐博召集来家里的亲戚,讲述了父亲的决定。全家人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尊重老人的选择。

这一刻,徐博热泪盈眶,他感到自己生长在这样一个充满了爱的家庭,心如春天般温暖。

43ED7AA7DA8D98032F4CEB549E2396A4.jpg

徐其友安详地躺在病床上,身旁鲜摆放着怒放的菊花

2018年1月23日上午9:50,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其友,走完了生命的65年历程。

徐其友是因病去世的。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刻,他用尽最后的气力睁开双眼,用孱弱的目光注视着儿子徐博。徐博读得懂父亲的目光。他知道,父亲目光里,是对身后事的再一次叮嘱。他饱含着热泪,向慈爱的父亲点了点头。

徐其友安祥地合上了眼睛。他觉得,自己可以放心地离开了,没有遗憾,没有牵挂。

(四)

2017年11月6日,星期一。一早,徐博拨通了淄博市淄川区红十字会的办公室电话,哽咽着,讲述了父亲的决定。

听完徐博的讲述之后,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没有耽搁,立即赶到徐其友住院的病房。一方面,当面向徐其友和家人,详细讲解了志愿捐献遗体的相关手续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当面确认志愿者的捐献意向。

在这个过程中,徐其友了解到,在捐献遗体的同时,还可以同时捐献眼角膜,就当即表示,要同时捐献遗体和眼角膜。

徐其友坚定的决心,令在现场办理捐赠手续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为之动容。在他们的指导下,徐博作为被委托执行人,填写了《山东省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表》,随后,徐其友郑重地在申请人的位置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人死了,火化后再埋葬,还要浪费土地,不如捐出遗体,用于医学解剖、科学研究,眼角膜还能给眼睛看不见的人做手术用,等于我的眼睛留存了下来。”徐其友完成了这个重要的心愿后,对在场的所有人说。

1月23日上午9:50,徐其友因病去世。当天下午3:00,身穿环卫标志服的徐其友,安详地躺在病床上,身旁鲜摆放着怒放的菊花。徐其友的家人、亲朋好友、生前单位领导同事、住院病区的医生护士、淄川区红十字会人员、遗体眼角膜接收医院医生……人们依次从他的身边走过,向他三鞠躬,为他默哀。

徐博对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说:“父亲最后的要求,是要穿着他退休之前的环卫标志服,那是他最喜欢的衣服。身边能有一束鲜花。父亲干了一辈子环卫工作,但他喜欢干净,喜欢花香。”

在家人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见证下,山东省红十字眼库的医生,通过手术成功获取眼角膜,这将帮助到至少2名眼疾患者恢复视力。遗体将捐献给滨州医学院,供医学教学科研用。

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甚至在他生前,有人还说他“就是一个掏大粪的”。但此时此地,认识他、了解他、知道他的人,都在景仰他,景仰他的品格,景仰他的意志,景仰他心中的爱。他干了30多年的环卫工作,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并践行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环卫精神。临走,还要捐献遗体和眼角膜,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度,更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坚持信仰的胸怀。

(五)

73年前,为悼念在执行烧炭任务中抢救战友牺牲的张思德,毛泽东同志不仅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还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毛泽东在演讲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徐其友,是个一生为了人民利益,为了城市美容而孜孜以求的人。他所从事的工作,在许多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当他带着工人们抬头看路,低头拉车,从人们身边走过的时候,甚至会有人捏起鼻孔,唯恐躲避不及。但是,假设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没有了他,没有了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让我们记住他们,记住徐其友和他的家人,一个普通的环卫之家——

徐其友,生于1952年11月,故于2018年1月,1980年参加环卫工作。

杨玉华,徐其友的妻子,1990年12月参加环卫工作。

徐博,徐其友之子,2000年参加环卫工作。

徐慧,徐其友的妹妹,1981年12月参加工作,1990年11月调入环卫工作。

杨峰,杨玉华的弟弟,1987年12月参加环卫工作。

编辑:53556174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