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打造“活”的传统文化。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不断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投资1720万元对周村古商城三期北片区、古商城周边、丝绸文化街、丝绸文化民俗客栈等11个项目进行规划。投资10亿元修复古商城核心区域历史遗迹5万平方米,建设了承载周村商贸民俗文化的古文化市场、旱码头旅游文化广场、汇龙园等项目,基本再现了古商城的历史原貌和独特历史文脉,成为商贸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现载体。调整古商城内经营业态,以非遗传习、古玩、书画、丝绸等行业为主,吸纳原住居民入住街区,原生态展现、传承周村商贸习俗,既为古建筑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景区设立“非遗”传统技艺和手工艺品生产作坊、场馆,现场制作、生产、表演、销售,游客参与其中,非遗技艺实现了“活态”传承。
二是凸显品牌传统文化作用。“鲁商发源地”、“天下第一村”、“活着的千年古商城”的城市品牌日益响亮。周村古商城提升项目被国家旅游局列入2016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李家疃村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首批51个重点保护的传统村落,李家疃村、周村大街博物馆群被定为全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单位,周村区被市文物局确定为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区县。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探索发现”等栏目在该区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商埠周村》《周村寻古》《记忆乡愁——万家村立德树人》《周村最炫丝绸风》相继在央视播出,“金周村”“旱码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三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实施的古商城核心景区四合院及博物馆群建设、丝绸文化街提升改造、游客服务中心及古商城北片区改造、“鲁商示范园”等项目,全面提升了原有古建筑的市场价值和配套能力。周村烧饼展馆、周村民俗展览馆、淄博艺术博物馆、票号展览馆、大染坊展馆、福王红木艺术馆、老电影博物馆、周村老染坊传习所、锦灰堆项目传习所等十大非遗博物馆群,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搭建了非遗文化对外开放、交流展示的平台。大力发展乡村记忆、传统村落体验游,集中对李家疃村“五大门”等传统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整合周边旅游资源,配套建设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服务设施,4处乡村记忆博物馆已全面对外开放。日益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让历史人文、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美丽乡村等资源充分融合,充分带动了该区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周村区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共接待游客2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3亿元,游客同比增幅12.5%,初步实现了文化遗产“保”“用”相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