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作为山东省先行试水区县,早在2011年就开始探索实行“河长制”,通俗地讲就是属地管理、一把手负责制。经过5年多的实践,行业单一管理变为政府综合管理,并辅以长效稳定的奖补资金投入机制,满目苍夷的河流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明确“谁来管”,多头治水变“一龙治水”
6年前的异地排污事件让太公湖湖水发臭、植物枯萎、死鱼漂浮,临淄人意识到需要一套完整的治河管河制度。2012年,临淄区开始试水“河长制”,规定河道治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沿河各镇镇长、街道办主任为河道管理总负责人,分管镇长、街道办主任是直接责任人,对辖区内河道管理工作负总责。
“明确了管理范围、职责措施,有了责任,有了压力,也就有了动力。”淄河岸边,齐都镇镇长刘静指着路边的河长公示牌说。淄河临淄段总长42.5公里,流经7个镇街道,相应设置了7个河长,沿岸公示牌上河长姓名、责任单位、位置区域、举报电话都标注得一清二楚,多头治水变为“一龙治水”。
定位“管什么”,被动应付变主动作为
从垃圾满河道到亭台栏杆、绿树成阴、水流潺潺,临淄北部全长20公里的运粮河持续治理成效显著,但沿岸村民几十年来向河中排放生活废水的习惯并没有改变。
2016年,时任凤凰镇镇长的王俊涛担任运粮河凤凰段河长,铁腕封堵非法排水口,沿河调度修建4个废水处理站,既杜绝了废水偷排偷放,又保障了沿河生产、生活需要。借鉴这一经验做法,临淄区政府协调当地的专业污水处理企业,将全区12个社区、小企业的污水处理站纳入企业统一管理,政府通过在线检测流量和指标,支付企业管理费用。
为了让河长干的有底气,临淄区政府从2013年开始,每年投入430万元资金按照河湖每公里单侧1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则予以相应扣减,每季度兑现一次。
创新“怎么管”,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如今,太公湖沿岸总投资16亿元的齐都文化城1城20馆全面对外开放,规划投资10亿元的齐国故城遗址公园、投资37亿元的齐古城、投资15.8亿元的足球小镇项目均已开工建设,40多个项目沿着淄河一字排开。
“除了政策扶持,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都是吸引企业投资的砝码,如今的淄河水清景美,人气爆棚,展现出了独特的生态魅力,自然得到了投资企业的青睐。”在解释众多文化项目落户淄河沿岸的原因时,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闫伟介绍说。
临淄区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引黄入临”“西水东调、三河环城”的筹划格外引人注目,设置启动南中北三个引黄应急调水工程,涉及供水能力22万方,用于生产、生活用水及生态补水,全区境内最主要的乌河、运粮河、淄河三条河流“三河联通、碧水环城”,临淄新的水利蓝图跃然纸上。
关键词: 西水东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