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琉璃进国博 | 刘媛:当青春遇见千年古法

摘要 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璀璨的灯光下,一顶灵蛇与蝴蝶交织的琉璃花冠成为焦点。这件名为《蝴蝶灵蛇花冠》的作品,出自“95后”淄博姑娘刘媛之手。

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璀璨的灯光下,一顶灵蛇与蝴蝶交织的琉璃花冠成为焦点。“这件琉璃花冠太惊艳了!”“美得震撼人心!”参观者的赞叹声此起彼伏。这件名为《蝴蝶灵蛇花冠》的作品,出自“95后”淄博姑娘刘媛之手。

无论在线上还是在线下,这顶琉璃花冠都吸睛无数,成为传统工艺在年轻匠人心火淬炼下的鲜活见证。

1200℃的滚烫烈焰,遇上“95后”姑娘的赤诚匠心,能迸发出怎样震撼人心的艺术火花?带着这份好奇,记者踏入位于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场的刘媛琉璃工作室,探寻传统工艺与青春力量交织的奇妙世界。

推开工作室的门,琉璃特有的光泽扑面而来。每件作品好像都在诉说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这就是国博展出的《蝴蝶灵蛇花冠》同款。”刘媛介绍道。近距离观察,花冠主体由琉璃花瓣精心焊接,金红根脉渐变至蓝绿薄瓣,每只蝴蝶、每朵花、每条蛇都形态各异,仿佛被赋予了蓬勃生命力。

“这件作品既是对传统琉璃工艺的大胆挑战,也是对生命哲学的独特视觉诠释。”谈及创作灵感,刘媛眼中闪烁着光芒,“中国传统纹样里的蝴蝶纹应用广泛,而蛇的形态变化万千,可以是花蕊、藤蔓,或是串联蝴蝶的纽带。我尝试将两者融合,就有了这顶花冠。”为了让作品更符合现代审美,刘媛特意采用年轻化设计,让色彩更加灵动鲜活。“花冠上的每一只蝴蝶都有着不同形态,还要在统一色系中进行搭配。”

在1200℃的高温下制作琉璃作品,稍有不慎就会被灼伤。“我可是‘女汉子’,这点小伤不算什么,抹点烫伤药继续。”刘媛笑着说,为了完成这件作品,她经历无数次失败,最终,耗时半个多月,让心中的构想完美呈现。

这份坚持源于热爱。2018年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毕业后,刘媛先是做了一名插画师。但出于对琉璃工艺的热爱,她毅然投身传统琉璃技艺的传承之路。“作为年轻一代的非遗传承人,最需要的是一颗‘守得住’的恒心。”刘媛认真地说,“琉璃有灵性,烧制时的火候、力度,甚至制作者的心境都会影响成品。”每次创作,她都全神贯注,将情感与技艺完美融合。

今年6月10日,“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刘媛共有8件作品参展,除了《蝴蝶灵蛇花冠》,还有《永恒》《烟火年年》《邂逅鸢尾》等佳作。“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为传统琉璃技艺注入新鲜活力,让这项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她满怀期待地说。

采访结束时,刘媛又一头钻进了创作世界。她手持琉璃棒,在喷灯火焰间灵巧旋动。五彩琉璃在高温下化作液态,随着她指尖的翻转,渐渐凝成花鸟鱼虫的精美造型。

跳动的火苗中,琉璃获得新生;专注的身影里,年轻匠人正在用热爱续写千年技艺的崭新篇章。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