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丨淄博消防上半年接报119警情6725起

摘要 7月22日,淄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淄博市上半年消防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淄博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委员、副支队长田思龙介绍上半年淄博市的消防安全形势以及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微信图片_2025-07-23_092304_294

7月22日,淄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淄博市上半年消防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淄博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委员、副支队长田思龙介绍上半年淄博市的消防安全形势以及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2025年上半年,淄博市消防救援支队共接报119警情6725起,其中火灾扑救5479起,占比高达81.5%,淄博市累计出动消防救援人员90151人次、消防车15182辆次,成功抢救疏散被困人员509人。火灾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共计4125起,起火场所以荒草地和居住场所为主,分别为2059起和1156起。餐饮、商业网点火灾虽为104起,但因用火、易燃物和人员密集等特点,风险较高。火灾多发时段为10-20时,共发生火灾3870起;1月、2月发生火灾较多,分别为1441起和1378起。起火原因主要为生活用火不慎、吸烟、遗留火种和电气故障。

会上,淄博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委员、副支队长田思龙介绍淄博市电动自行车隐患全链条整治、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和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治理等3个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方面,在淄博市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和电动自行车行业企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配合、支持、参与下,我市电动自行车火灾起数由整治之初的年均145起下降至64起,未发生因电动自行车起火导致人员伤亡的火灾事故,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法规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淄博市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淄博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列入2025年立法计划,淄博市消防救援支队会同市司法局经过多轮立法研讨修改,目前已形成了《办法(草案)》送审稿,《办法》对解决责任落实不到位、停放充电设施缺口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法规标准体系,全方位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各环节的监管与规范。

停放充电更加便利。大力推进在既有小区建设停放充电设施4.35万个,达到电动自行车数量与充电端口5:1配件比的小区由186个增长到937个,有效缓解了停放充电供需矛盾。推动淄博市居民住宅充电设施执行居民合表用户电价,落实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分别标示、分别计价,为147个住宅小区的763处新建充电接电工程提供“三零”接电服务。同时,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合理确定服务费,确保群众“能承担”“愿意用”。

存量风险隐患有序消减。针对老旧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采取“以旧换新+报废回收”双重措施:一方面,将电动自行车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范围,淄博市214家销售主体、561家门店上线淄博市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平台开展活动,电动自行车补贴申请数量2.8万余笔,共累计补贴1300余万元,拉动消费8300余万元。另一方面,推动淄博市3家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企业规范回收废铅蓄电池1800余吨,依法转移至冶炼企业利用处置1700余吨。

全民安全意识显著提升。每月通过市主流媒体对涉及火灾事故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品牌及型号等相关信息及部分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布、曝光。遴选19名消防监督员、宣传文员整合组建淄博市“消防科普讲师团”,开展“预约式”培训25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立足“内容精简化、表达通俗化、渠道多元化”宣传理念,精准提炼火灾逃生“四字诀”,编制居民防火九条措施,并广泛张贴在住宅小区电梯轿厢内,现已累计张贴5万余份。广大群众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小区的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现象明显减少。

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方面,去年12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了《关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今年2月又印发了《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在全国部署开展这两个领域整治工作,旨在通过系统整治,有效解决这两个领域存在的突出安全隐患问题,进一步压紧压实全链条安全管理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整治方面,淄博市采取了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限制使用营业期间动火作业、严格审批备案、单位内部审批、持证上岗、现场管理、监管执法、警示曝光和举报奖励、安全培训、标准约束和信息化手段应用10项措施,确保动火作业安全。在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方面,淄博市重点开展了生产流通环节产品质量问题、质量评价失准失真问题、施工环节违规违章问题、既有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安全问题、冷库和室内冰雪场馆安全监管问题以及溯源追责力度不够问题等6个方面整治,采取加强生产质量管控、规范出厂检验检测、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常态化排查、加大建设过程监管力度、加强源头质量追溯等措施,压实责任,确保建筑保温材料安全。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