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众筹让18名贵州孩子拥抱山外的世界

摘要 5月6日下午,结束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城市之旅,来自贵州省余庆县的中学生吴虹踏上了返程列车。这个17岁女孩的内心升腾起一个全新的梦想,“一定要到大城市上大学”。

5月6日下午,结束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城市之旅,来自贵州省余庆县的中学生吴虹踏上了返程列车。这个17岁女孩的内心升腾起一个全新的梦想,“一定要到大城市上大学”。

就在5天前来武汉的路上,见惯了身边姑娘嫁人、生子、留守的人生,这个最近一次还考了年级第十七名的高二学生不无伤感地对支教老师说,“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但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和吴虹同行的是第十七届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和余庆县的师生。借助支教团发起的“筑梦桂子情·黔楚携手行”活动,18名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高中生开启了到武汉的圆梦旅行,实现了他们拥抱外面世界的梦想。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支教团来到余庆县支教。4年来,一批批华师人在余庆县的课堂上为学生们传授知识,令这些学生向往华师、向往神圣的象牙塔。

去年8月,第十七届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前往贵州余庆任教。恰逢暑假,县城里都看不到几个学生,“城区很小,周边的大部分人都住在山上”。

支教期间,队员们逐渐发现,长期身处大山的怀抱,禁锢了孩子们对梦想的解读、对未来人生的想象。

“对于他们看不到、想不到、觉得不可能的事情,我告诉他们再多也不如带他们出来走走,让他们的眼睛碰撞世界的精彩。”从上学期开始,让学生走出大山学习交流的想法便开始在高玉茜脑海里酝酿。

然而,活动经费成了阻碍孩子们走出大山的一道坎儿。

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想到了众筹,“想通过自己努力把事情完成”的支教队员们一拍即合。

“以爱之名,让山区孩子勇敢地筑梦飞翔。”经过详细策划,今年年初,支教团在“轻松筹”网站上发布了筹款需求,筹款目标包括活动的各种费用共计45042元。他们还制作了电子相册,公布了高玉茜的支付宝和银行账号用于接收捐款。队员们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广泛发布众筹信息,并发动亲朋好友传播。

随即,接连不断地有人加高玉茜微信和支付宝好友,善款从四面八方汇来。

信息发布的次日凌晨1点多,高玉茜收到了湖北孝感一公司老板的5000元捐款,“他年轻的时候想去支教,但由于身体原因梦想未能实现,所以一直想着为山区的孩子做点什么”。

令高玉茜更为感动的是,对方隔三差五就会询问众筹情况:“钱够不够?不够再跟我说。”

捐款一点点汇集,孩子们离愿望也一步步接近。

5月1日,18名通过选拔的高中生在老师和实践队队员的带领下,登上开往武汉的列车。次日下午,实践队组织抵达武汉的学生们参观武汉科技馆。高高的楼房,川流不息的车辆,走在现代化的城市,兴奋、激动充盈每个孩子的内心,“心一直怦怦地跳”。

“其实这些孩子特别自卑,不是他们不愿意去努力,而是缺少鼓励。”高玉茜任教的他山中学,学生成绩在全县初中升学考试中排名在800名之后。“有时候有学生上课时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会非常着急。”有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会在微机课上给高玉茜发QQ消息:“高老师对不起,我没有考好。”

这18个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走出县城,走出大山。5天时间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武汉科技馆、黄鹤楼、华师一附中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

改变,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

他山中学高二年级学生杨琴参观华师一附中,这里学生早读的场面让她感触颇深:“大家都特别认真,诵读声音特别大。”而在杨琴所在的学校,早读有时像夜晚一样安静。行程结束,杨琴思忖着如何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传递给同学。

在华师一附中,几个学生清楚地向王安菊讲述自己的学习规划和未来理想,让“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的王安菊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

张菊和同学来自县城里最好的学校——余庆中学。在华师一附中,张菊和惊讶地看到,操场上马上就要开运动会了,教室里的同学们不闹不乱,都在认真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看到孩子们的变化,高玉茜由衷地欣慰。支教队商议着,回余庆后,要将剩余善款的一部分用于为余庆县贫困小学搭建“博雅图书室”。

离开武汉前,这群从贫困生中选拔出来的孩子结伴走在华师校园,用平时舍不得花的生活费买了一沓书签,每张书签上都有一行承载着梦想的文字——“华中师范大学”。

编辑:127296945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