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薛继美,男,1986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淄博市园林局工作,钟情于城市雕像的他,为了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城市建设中,也为了更好地实现让雕塑承载城市灵魂的梦想,1989年他放弃了机关工作,到中央美院自费进修了3年城市雕塑和壁画专业。
“我认为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精神的体现,也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外在表现。”薛继美这样理解他孜孜追求的城市雕塑事业,“其实,城市雕塑就像画家作画一样,高 明的画家画人物油画,除了能抓住该人物有别于他人的特征外,还能抓住其灵魂和气质。一座城市的雕塑也是同样道理。好的城市雕塑能给人带来震撼力,能直观地 影响到人们的审美情趣,能彰显城市的文化和灵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像矗立于青岛广场的‘五月的风’雕塑,会让人联想到青岛这座城市的向上与活力。”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很多人忍受不了困苦与寂寞,渐渐趋从于审美的庸俗与市场的商业化。
前几年,在林林总总的城市雕塑中,有两个主题 被反反复复地采用,即“团结”与“腾飞”。“团结”者,多为几根粗壮的柱子,上面有一个巨型的金属球,意指在县委或市委的领导下,全县或全市人民团结一 致,奋发向上。“腾飞”者,多为一个或几个抽象的几何体,旋转着,交织着,或盘旋上升,或倾身向前,以表现某县或某市“经济腾飞”的意愿。当然,也有把二 者合而为一的:几根粗壮的柱子上,是一只或一群抽象变形、展翅高飞的巨鸟等等。这样的城市雕塑,思想性挺好,但艺术性太差,市民不喜欢。结果成了“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
“城市雕塑是给人看的,不是给人用的。所以,城市雕塑理应少考虑其商业性和实用性等因素,多考虑艺术性和精神性等形而 上的因素。城市雕塑是一种公共艺术,是城市空间环境中凝固的旋律,是时代精神的象征。”薛继美之所以多年不改初衷,宁愿让自己的心血封存于工作室中,也不 做一些庸俗的作品,也许这就是一个艺术家所应坚守的精神家园吧。正因为坚信自己的作品终有一天会拨云见日,薛继美像一个苦行僧那样,在自己的斗室里潜心创 作,一晃就是20多年。
● 三大系列,成就梦想
如果非要给薛继美的作品分类的话,他耗费心思最多的就是三大系列作品。
情寄奥运系列:有内涵的作品总能遇到赏识它的人,就像俞伯牙与钟子期 的“高山流水”,总能引起内心的共鸣。机会终于姗姗而来,2006年4月,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面向全球征集城市雕塑设计方案,薛继美报送的4件作品全部入 选:“天下一家”、“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欢迎你”、“舞动的北京”,这4件奥运题材的作品带着一股灵动的创意,以奔放的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 击力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似乎点燃了薛继美的创作热情,他夜以继日奋斗在工作室中做模型。《花开圆五洲》这件作品把中国的 文化元素和奥运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一盛开的花朵之中,它是北京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一种形象直观的阐释。配以青铜色的外观,给人以厚重质朴的感 觉;《和平门》这件作品则通过“合瓶”(两只合在一起的瓶子)的构成形式,“红绳心结”的民族情结,“望眼欲穿”的民族心态等组合,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根、 同宗、同源,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结(心结),体现了华夏民族祈盼和平统一的迫切愿望,达到了形和义的完美统一。尤其是作品的外观色彩运用了两扇门 漆黑的门的形式,门上的金属字体“和平祈梦圆,佳节倍思亲”则采用篆书的形式。浓浓的中国情一下子将人们的心拉得很近。他的奥运系列作品无不透视着这种祈 盼和平的赤子之心。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只有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创作中,才会创造出具有震撼力的作品,这种作品内涵会穿透人心,闪烁出永恒的光芒。
庄严齐魂系列:淄博是齐国故都,博大精深的齐文化给了薛继美创作的土壤,他觉得,一个城市雕塑家创作的作品,更应该体现本地域的文化特色。于是,一系列的“齐魂”作品诞生了。
薛继美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座齐文化雕塑公园,集中展示泱泱齐风,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朝拜足球发源地的同时,充分领略齐文化的精髓。他设计了一套又一 套的方案,整日在工作室里一遍遍地完善模型,他将这组组作品命名为“齐魂系列”。恢宏、大气而又庄严的“齐魂系列”分为梦回齐国--人物春秋--恢弘战事 几个部分。看他的作品,仿佛感觉时光隧道被一下子拉回2500多年以前,那种“春秋之首”的霸气油然而生。
儒雅校园系列:“一座校园的氛围是由它 所树立的精神主体体现出来的,校园雕塑则是校园精神的承载物。我所向往的校园应该是儒雅、品位、向上的。”于是,在他的作品中,无不以“儒雅”来表现校园 的蓬勃与向上。如今,路过博山实验中学大门的人,无不为门口雕塑所体现的文化氛围所吸引,这组以孔子的“万代师表”,荀子的“劝学”,大禹治水等为代表的 人物浮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步入校园,不时耸立的“智慧之门”、“阶梯”、“放飞梦想”、“知慧梳理”、“天高任鸟飞”、“书山有路”等雕塑,会将 人引入求知与奋进的氛围中,置身在这样的校园中,你会觉得,整个身心都浸满了书香。这正是薛继美所追求的境界。
● 虽贫困而不改初衷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薛继美走得异常艰难,尽管困苦,他却乐在其中。“一个人是应该有点精神信仰的,虽然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变成现实中的城市雕塑,被 人们欣赏、接受、认可,但违背自己的创作意愿的事,我是不会将就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很多他的同行忍受不了寂寞和贫困,早已融入了商业化的艺术中, 而他,却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信仰。
其实,他也不是没有赚钱的机会,章丘的一位老板, 想和他合作开发“龙山文化”陶艺,一开始谈时薛继美很高兴,他认为把“龙山文化”传播出去,也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一种认可,但在以后的实施中,他的作品老 是被修改,看着一件件庸俗不堪的复制品,薛继美只好放弃,“不怕作品不被采纳,最怕作品被改得面目全非。就像城市雕塑,如果工程实施起来能完全按照创作者 的意愿来,或许能达到形与神的统一,但大多的情况是,客户看到图纸很欣赏你的作品,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任意修改,有时完全脱离了创作的神韵。”这是薛继美 最苦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