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在琉璃幻化中看到“好美淄博”

摘要 2月19日上午,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内游客络绎不绝,对于大部分年轻游客而言,他们此行最迫切的打卡点是该馆新上的“浴火芳华——淄博琉璃灯工艺术展”现场。

“好美淄博”,有美景、美食,还有美丽的琉璃。

“我做了攻略,琉璃灯工艺术展在四楼,咱们从上往下参观。”
2月19日上午,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内游客络绎不绝,对于大部分年轻游客而言,他们此行最迫切的打卡点是该馆新上的“浴火芳华——淄博琉璃灯工艺术展”现场。
数据显示,该馆在2025年春节假期日均吸引游客超2.1万人次,这些游客也是第一拨被琉璃灯工艺术展惊艳到的人群。目前,该展览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依然话题不断,网友纷纷表示:“淄博有永不凋零的浪漫”“被淄博美到失语的琉璃展震惊”“在淄博,我找到了东方美学的心脏”……
“因为一个展,奔赴一座馆”,成为这段时间以来淄博文旅行业中的现象级焦点。
琉璃与火的碰撞
灯工浴火而生,是琉璃与火碰撞而成的非遗技艺,可拈花传灵犀,可塑草木虫鱼兽。
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四楼展厅,一束束光线透过黑暗点亮了琉璃灯工绚丽的光影,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梦境与现实的对话中。
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三月桃花红十里……在这里,琉璃灯工作品《十二花神》以四季为序,在锁红凝翠间停滞了时光;姜太公封齐的传说被熔铸成琉璃群像,青铜器纹样与时代气象在透明材质中发出夺目的光芒;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从平面跃入三维世界,花瓣的火焰色在灯光的折射下更显炽烈……
淄博琉璃灯工的美,看似是一个个美轮美奂的灯工作品,其背后实则深埋着厚重的文化基因。早在唐代,淄博便是宫廷琉璃御制工坊所在地,其“火中雕塑”的灯工技艺传承千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浴火芳华”展览中,93件展品皆出自19位当代琉璃艺术大师之手,既延续了“三烧一冷”的古法工序,又以现代审美重构传统意象,制作出更时尚、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作品。
例如受广大网友热捧的《蝴蝶与灵蛇》,将生肖符号与动植物结合,以花环的形状让人感悟到周而复始的美好;《江南处处春》则用一盆茂密的玉兰花让人一秒来到灵秀的水韵江南;《劝女工,极技巧》《便渔盐之利》以场景再现的形式,让人们在琉璃灯工的光影中触摸历史的脉搏……有游客赞叹,这是一场能给人情绪价值的视觉盛宴。
技艺与流量的共谋
博物馆的核心产品是展览。对于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而言有两个主赛道,分别是陶瓷展和琉璃展。
据悉,“浴火芳华”办展的想法,源自2024年暑期,网友千璃在抖音平台发布了一组馆内琉璃展品的照片,仅半个月时间就收获了超200万点赞量。看到了游客对淄博琉璃工艺制品的喜爱,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策展团队认真“接单”,国庆节后开始邀请我市部分国家级、省级、市级琉璃大师,包括“石榴王”“葡萄孙”等灯工世家参展。
无论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是历史场景、生活日常,讲究的都是用生动逼真的形象展现琉璃灯工的独特技艺。正如游客张鹏所言:“本以为琉璃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没想到它也能如此接地气。”
这是一个追光的展览,展现了策展团队的智慧。展厅简约的黑色背景,让人们的视觉专注在一个个光源所笼罩的展品上。漫步展厅,在光影交错间,文化意境、艺术阐释、思考启发层层深入,让人深刻感受到了美育对心灵的滋养。

“浴火芳华”展览的成功,也折射出当代博物馆的叙事革新。

浏览展厅,你会被一个个用心搭建的小场景所吸引,像展览前言展板下散落的五彩琉璃原石,入口处的兰花竹石场景与对面的国画相呼应,以及展览出口处那写有“彩云易散琉璃脆”的诗意情书,都会让你在参观结束后对这个琉璃世界生出更多珍爱和不舍之情。
展览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文博热盛行之下,人们常常因为一个馆而喜欢上一座城。博物馆里不仅珍藏着厚重的历史,还展现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浴火芳华”展览受关注以来,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思考:一个成功的展览对于行业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展览首先能提高行业的关注度。在参观的游客中,既有对琉璃艺术感兴趣的爱好者,也有被展览新奇所吸引的普通民众。在网络时代,每一位游客都是旅游推荐官,他们在各社交平台上晒照、分享,为一个展览、一个行业带来大流量,让琉璃灯工这一艺术形式得到广泛传播。在技艺传承方面,这种直观的感受激发了更多人对琉璃灯工技艺的兴趣,为技艺传承培养了潜在人才,并且通过办展,让更多琉璃新锐崭露头角;在创新方面,让传统技艺有了更多想象空间,像用中国技艺诠释西方美学的《梵高向日葵》、用6000多个琉璃环制成的琉璃连衣裙等,让人们看到了非遗技艺的包容力,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碰撞的鲜活注脚。
当游客举起手机拍摄琉璃折射的彩虹光晕时,他们记录的不仅是艺术之美,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魅力,是古老技艺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重生,也是“好美淄博”的形象化阐释。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