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淄博教育新生态:用DeepSeek讲课是啥体验?

摘要 随着寒假的结束,淄博市各中小学迎来充满科技气息的新学期。一款名为深度探索(DeepSeek)的国产人工智能工具悄然来到校园

随着寒假的结束,淄博市各中小学迎来充满科技气息的新学期。一款名为深度探索(DeepSeek)的国产人工智能工具悄然来到校园,凭借其卓越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多模态交互特性及开源共享模式,正在重构传统教育场景。从语文课堂的跨时空对话到数学课堂的创意激发,从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定制到信息科技课的流程再造,这款AI工具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全新可能。

破界实验:课堂形态的深度重构

2月14日,在张店区祥瑞园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路小艺正通过春晚节目《喜上枝头》展开美学启蒙。通过向DeepSeek发问,一份涵盖宋代绘画审美分析和小学生传统画鉴赏启蒙策略的教学方案生成出来。“通过将宋代美学精髓转化为儿童认知语言,在解谜游戏、艺术实验和文化寻根中,让传统绘画成为可触摸、可创造、可对话的活态遗产,培育学生文化基因的自觉传承。”路小艺利用DeepSeek优化课件,为学生们解开了一串传统文化的艺术密码。

相隔数公里的城中小学英语课堂里,教师王雪君通过AI生成的动态场景模拟,将枯燥的语法教学转化为剧场式体验。学生们在虚拟伦敦街头、纽约中央公园等场景中,通过角色扮演掌握现在进行时的语境应用。"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定制化的学习剧本,这是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王雪君边操作智能白板边解释。

认知升维:教研模式的范式革命

开学前夕的教师办公室呈现新景观:张店九中英语教研组长张菡正利用DeepSeek的智能分级系统,为不同水平学生生成阶梯式阅读材料。"系统能精准识别文本复杂度,自动适配各年级认知特点,实现词汇有效复现,备课效率提升60%以上。"她调出后台数据显示,AI已协助完成3个难度层级的72篇定制文本。

潘南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徐金芳的备课模式同样具前瞻性。她利用DeepSeek的“深度思考”功能快速生成教学设计,并通过“联网搜索”功能查找优质教学素材。徐金芳表示:"AI不仅能快速生成教学框架,还能实时抓取全球最新案例,这让我们的课程始终站在技术前沿。"

价值重构:教育本质的回归之旅

在张店八中的语文课堂,教师崔丽媛正进行着跨越千年的文学对话。DeepSeek调取的1372条《岳阳楼记》历代注疏数据,经由算法重构为互动时间轴。"AI不是冰冷的资料库,而是激活文化基因的催化剂。"崔丽媛指导学生将AI生成的现代散文与范仲淹原文对比,探讨情感表达的永恒性。

这种深度人机交互在张店区实验中学教师司春艳的写作课上展现得更为具象。学生与AI就"故乡记忆"主题展开创作竞技,随后通过多维评价体系分析差异。"对比教学不仅凸显人类情感的不可替代性,更教会学生驾驭而非依赖技术。"司春艳展示的学生习作中,AI建议的修辞手法与个人经历有机融合,形成独特文本风格。

纵深发展:学习革命的未来图景

技术红利正从教学端向学习端延伸。王雪君利用AI技术,通过分析学生阅读轨迹生成个性化书单。她展示的典型案例中,一位曾抗拒英语阅读的学生,在接收AI定制的《功夫熊猫》主题分级读物后,三个月内阅读量提升400%。"AI让因材施教从教育理想变为技术现实。"教学后台的成长曲线图印证着她的观点。

张店区实验中学教师司春艳则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探讨了AI技术的意义。她认为,DeepSeek的爆火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体现,更是国家力量和青年力量的展示。她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成为这股力量的源泉。司春艳表示:“真正的智慧来自于你的大脑而非机器。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路上,始终保持独属于人类的好奇心。”

觉醒时刻:教师角色的涅槃重生

面对技术浪潮,淄博教育者展现出难能可贵的清醒。祥瑞园小学语文教师文旭在作文批改中发现,AI可秒级完成语法校正,但对"外婆的手纹"这类个性化描写的指导力有不逮。"教师正从纠错者转型为情感解码者,这是技术无法逾越的边界。"她办公桌上,学生手写的修改批注与AI评语相映成趣。

另外,为了防止过分依赖AI,导致学生作文失去个性色彩。为此,文旭还设计了“人机对比写作”环节:同一题目,先由AI生成范文,再由学生创作,最后比较两者的差异。这个过程更加印证了:AI可以提供技巧,但无法替代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

徐金芳认为,AI时代已经来临,教师需要尽快进行角色与理念的转换,教育也会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当下火热的DeepSeek正是助力教育的新引擎。像这样的AI技术走进校园时,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当技术迭代飞速、当知识获取门槛降低,教师的价值正从"信息传递者"转向"思维点燃者"。

在这场静默的教育变革中,淄博教师群体以教育哲学家的姿态,在技术洪流中锚定育人本质。正如教师崔丽媛带领学生用AI续写的《岳阳楼记》新篇所书:"数字浪潮奔涌向前,而师者仁心始终如月悬天。"这种扎根实践又超越工具的探索精神,正在为智能时代的教育进化标注中国坐标。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