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哪吒精神”赋能开学第一课(附教学活动设计)

摘要 寒假后的开学第一课是中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契机。电影《哪吒2》以传统文化为底色,通过“风火少年”的成长叙事传递了信念、突破、协作等核心精神,为德育班会提供了生动的教育素材。

寒假后的开学第一课是中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契机。电影《哪吒2》以传统文化为底色,通过“风火少年”的成长叙事传递了信念、突破、协作等核心精神,为德育班会提供了生动的教育素材。图片

本文结合影片内核与教学实践,从“信念铸魂”“破除成见”“直面困境”“团队协作”四个维度构建德育路径,并通过目标卡、心理游戏等互动形式强化学生体验,最终实现以文化浸润促“五育融合”的德育目标。同时,融入中国科学家精神、奥运健儿的拼搏故事以及民族企业的时代担当,以多维案例深化德育内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助力新时代青少年成长为有信念、有担当的“风火少年”。

“哪吒精神”构筑德育的立体图景

《哪吒2》的全球热映,不仅是国产动画的崛起标志,更是中华优秀文化输出的典范。影片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与当代青少年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成长诉求形成共鸣。开学第一课作为新学期的精神起点,需以高站位、新形式唤醒学生内驱力。班主任应借势文化热点,将影视艺术转化为德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哪吒精神”的浸润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呼应“五育融合”的教育改革方向。

新时代的德育工作,既要扎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也要融入科学家精神、体育精神、企业担当等时代元素。正如中国科学家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研制核潜艇,用行动诠释“甘坐冷板凳”的奉献精神;奥运健儿郑钦文以十年磨一剑的专注摘得网球首金,展现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与突破;华为、比亚迪等民族企业以科技创新突破国际壁垒,彰显大国工匠的使命担当。

这些鲜活案例与“哪吒精神”交相辉映,共同构筑起德育的立体图景。

“我想试试”:激活生命韧性

哪吒面对天命枷锁时迸发的“我想试试”,是对信念力量的最佳诠释。班会中,教师可结合科学家黄大年归国突破技术封锁、苏炳添刷新亚洲纪录等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信念的“破壁”作用。

黄大年: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

黄大年放弃英国优渥条件,毅然回国投身地球深部探测装备研发。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关,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作为中国人,无论在国外取得多少成就,都比不上为祖国做点实事。”其“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信念,成为突破困境的精神灯塔。

苏炳添:亚洲速度的破壁者

苏炳添以“9秒83”打破亚洲短跑纪录,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科学训练。他坦言:“哪怕进步0.01秒,也要付出100%的努力。”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正是哪吒“逆天改命”的现实写照。

教学活动设计:

“不倒的高塔”心理游戏:学生以吸管搭建高塔,象征信念的根基。过程中需设定共同目标(如“突破班级纪录”),并通过协作应对材料易折、结构失衡等挑战。

“信念之声”故事会:邀请学生分享身边“平凡英雄”的故事,如社区志愿者、抗疫医护人员等,感悟信念在日常中的力量。

多元视角:重构自我认知

影片中“成见如山”的困境直指青少年常遭遇的标签化评价。教师需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像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年研制核潜艇一样,以行动打破外界偏见?

黄旭华:深潜人生的无声誓言

面对“核潜艇是痴人说梦”的质疑,黄旭华带领团队从零起步,甚至为保密工作隐姓埋名三十载。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其以行动打破技术偏见,铸就大国重器,诠释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科学家精神。

全红婵:跳水台上的纯粹热爱

奥运冠军全红婵出身贫寒,曾被贴上“农村孩子难成材”的标签。但她以“水花消失术”惊艳世界,用实力证明热爱与努力可以跨越出身鸿沟。

教学活动设计:

“角色反转讨论会”:学生以哪吒、敖丙等角色的视角陈述内心独白,感悟“自我定义”的重要性。

“破茧计划”:制定新学期目标,如“每天多读10页书”“主动参与一次班级辩论”,用行动撕掉“胆小”“不自信”等标签。

“逆风局”中:锤炼成长型思维

哪吒“扭转乾坤”的勇气,与屠呦呦40年攻坚青蒿素、曹原突破石墨烯超导难题的科学精神一脉相承。

屠呦呦:青蒿素背后的四千次失败

在设备简陋、资料匮乏的年代,屠呦呦团队筛选2000余种中药,历经380多次失败,最终从古籍《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灵感,提取青蒿素。她说:“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只要国家需要,就必须持之以恒。”

曹原:石墨烯领域的“天才少年”

22岁的曹原发现石墨烯超导现象,攻克困扰学界百年的难题。面对荣誉,他淡然回应:“科学探索本身已足够美妙,荣誉只是副产品。”

教学活动设计:

“困境盲盒”:学生匿名写下当前困扰(如“数学成绩停滞”),分组抽取并讨论解决方案,教师从心理学角度总结“困难即阶梯”的思维模式。

“科学家的笔记本”:展示屠呦呦的实验记录、曹原的演算手稿(图片素材),感悟“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真谛。

团队协作:从“孤勇者”到“共行者”

《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导演饺子团队的协作,正如中国航天“嫦娥工程”汇聚数万科研人员的智慧。

航天精神:万人一心的星辰征途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中国航天人用“万人一杆枪”的协作精神,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总设计师孙家栋曾说:“航天事业是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

华为鸿蒙:突破封锁的科技合围

面对芯片断供危机,华为联合国内高校、企业研发鸿蒙系统,3年内用户突破5亿,以“自主创新+生态协作”打破技术垄断。

教学活动设计:

“班级梦想拼图”:每位学生在拼图碎片上书写个人目标,拼合成班级愿景墙,象征“个人与集体共成长”。

“科技背后的无名英雄”:播放航天发射现场视频,聚焦燃料加注员、数据监测员等幕后工作者,感悟“伟大出自平凡”。

教学升华:从课堂到人生的精神迁移

目标可视化:风火轮目标卡

学生将学期目标分解为“信念锚点”“破茧行动”“协作计划”三部分,定期复盘进度。例如:

信念锚点:每日晨读一篇古文,感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破茧行动:报名参加演讲比赛,突破“怯场”心理。

协作计划: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攻克数学难题。

家校联动:亲子共观影+成长对话

通过家长信阐释“哪吒精神”的教育内涵,鼓励家庭观看《哪吒2》《钱学森》等影片,开展“我家的小英雄”主题讨论,延伸德育链条。

长效评价:勇气积分榜与哪吒勋章

记录学生突破自我的瞬间(如主动帮助同学、完成首次课堂发言),学期末以“哪吒勋章”表彰,形成持续性激励。

让德育成为照亮青春的“乾坤圈”

《哪吒2》的爆火启示我们:德育不应是空洞的说教,而应如影片般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开学第一课作为德育的“启航点”,需以文化为舟、以精神为帆,帮助学生在“信念—突破—协作”的螺旋式成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混天绫”与“火尖枪”。

当科学家精神、体育精神与企业担当融入德育课堂,当黄旭华的隐忍、郑钦文的专注、华为的突围与哪吒的呐喊交织共鸣,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愿每一位少年都能如风火般炽热,如星辰般闪耀,在新学期的征途上,以信念为剑、以协作为盾,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