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医改再有动作。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宣布八大民生实事,包括取消门诊预交金,医疗机构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宣布,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不到一周内出台的两项改革,核心都离不开一个字——钱,提升了资金在医疗费用结算环节的流转速率,既为患者缓解经济负担,也缓解大型医疗机构的现金流压力。
广东多数医院已无门诊预交金
自3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不仅要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还要限时清退患者以前缴纳的门诊预交金。
何为门诊预交金?20世纪80年代,为了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缴费等候时间,医疗机构相继设立了门诊预交金。
事实上,广东大多医院已取消这一规定。广州三甲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主任李青称,2016年以前患者需要将一笔钱存入特定的卡,等要使用的时候直接刷卡结算,但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基本就不存在门诊预交金这个说法了。
移动支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医疗费用的支付模式。这一次,国家卫健委特别提醒,对不会使用新型支付方式的老年人群,可以保留预存费用等方式。对门诊手术、急诊手术等复杂情形,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医疗机构仍可以预收费用。
住院押金缴存标准不一
与门诊预交金相比,普通人更熟悉的是住院预交金。在办理入院前,患者需要缴纳一笔押金。与一些地方动辄2万元起的住院押金不同,目前广东多数医院的住院押金基本是3000-5000元。但一些患者反映,一次住院时可能需要缴纳多次预交金。
不过也有一些医院探索“免押金”住院。自2016年起,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率先推行无条件“免押金”住院。
一名三甲医院主管医疗副院长关辉(化名)介绍,预交金的缴纳金额与患者住院期间产生的费用有直接关系,若手术复杂,预计花费大,则需要缴纳预交金,这是因为医生群体需要对患者费用负责,若出现患者无法支付情况,可能需要科室或者是医院“买单”。
在全国住院预交金缴存额度和次数不统一的状况下,国家卫健委定调:医疗机构要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举一个例子,假设某医院经测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某病种过去三年平均住院费用是9000元的话,医保报销后个人平均自付的费用是3000元,那么这家医院向这类病种城乡居民医保患者收取的住院预交金就不得超过3000元。
“现在基本上是3000元押金,有些内科也就1000元。”李青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患者在不同级别医院就医的费用可能不同,还需要医院管理者与医保以及财务部门共同完成测算,验证目前收取的住院预存金额度是否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不过也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少收点。”
国家卫健委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印发文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安排。同时制定和发布技术指引,指导各地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落实制度不走样。
医院资金回笼压力大
无论是门诊预交金还是住院预交金,医院收取费用的根本原因在于资金回笼的压力。
经营一所医院,资金投入巨大。对于一些医院来说,收取住院押金第一目的便是减少“恶意逃费”现象,为的是防止极少数的患者在接受后期诊疗后不支付费用,单是该笔账便会给医院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医改专家徐毓才介绍,即使是医保患者,在传统 “后付制”模式下,参保患者出院时只缴纳个人自付费用,医院需要将医保报销部分当月进行逐笔汇总,向医保经办机构申请支付。医保经办机构受理后,通常会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拨付等流程。所以,一般从患者出院后,医保统筹费用大概需要60天才能到医院账户。若遇到异常结算需要沟通复议等情况,到账时间会更长。
也就是说,患者出院时,医院帮患者垫付了这一笔统筹报销费用,这无形之中对医院现金流的能力要求就比较高。
为了缓解医院垫付资金压力,这两天,国家医保局印发通知,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要求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2026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杨辉称很期待这一政策的落地,若能实施即时结算后,医保统筹费用到账时间就能大大缩短,不仅医院垫付资金的压力得到缓解,而且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