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汇聚齐鲁大地,山东省国资委施了什么“魔法”?

摘要 近年来,山东省国资委高瞻远瞩,大力推行“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引领省属企业开辟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进的新途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格局中,高端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山东省国资委高瞻远瞩,大力推行“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引领省属企业开辟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进的新途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目前,已有11户省属企业实施 “一人一薪” 谈判工资制度,通过“一事一议”等灵活方式,成功引进166名高端人才,他们大多在技术研发、职业经理人、金融管理等关键岗位发光发热。山东省国资委究竟其施展了怎样的 “魔法”,让我们一探究竟。

筑牢政策根基,吸引一流人才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山东省国资委紧紧抓住考核分配这个 “牛鼻子”,依据国家与省级考核分配文件精神,精心培育以业绩贡献论薪酬的 “梧桐树”。

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号角吹响,省国资委在多项改革意见的基础上,重磅推出《关于促进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分配实施意见》,明确关键核心技术人才薪酬可突破常规,实行“一人一议”开放薪酬,上不封顶。浪潮集团积极响应,制定《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实施细则》,针对不同层级人才打出“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一人一薪” 组合拳,构建起极具吸引力的引才机制。山东国惠集团也不甘示弱,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为高层次急需人才提供薪酬待遇、生活津贴、子女入学等全方位“贴心服务”,让人才安心扎根。

创新引才路径,全球招贤纳士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山东省国资委将高端人才引进列为重点攻坚任务,出台《关于对省属企业高质量双招双引考核的实施意见》,挥动考核 “指挥棒”,激励省属企业广纳贤才。在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巧妙布局,依托当地企业创新建立 3 个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驿站,如同在省外设立的人才 “桥头堡”,吸引高端人才纷纷入鲁。2023年,省属企业在高端人才引进的 “丰收季” 里收获满满,新增全职和柔性引进院士35人、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9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家18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52人。山东港口集团结合自身战略蓝图,委托第三方猎聘机构精准 “猎才”,成功引入19名急需人才,为金融、船舶管理等多个业务板块“补血”,推动业务板块快速发展。

厚植双赢生态,激发人才活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山东省国资委在工资总额管控的“大框架” 下,引导省属企业实施差异化绩效薪酬,鼓励企业探索市场化薪酬模式,让薪酬分配的“天平”向核心关键人才倾斜,为“一人一薪”谈判工资制营造宽松环境。山东国投集团权属公司华特环保以 “谈判工资制” 引入技术研发带头人郑丁安,授予其资源调配权。郑丁安带领团队成功研发臭氧发生器产品,让业务规模呈“火箭式”增长,以不到两倍平均薪酬创造数十倍效益,书写了企业与人才双赢的精彩篇章。山东重工集团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搭建起企业与科技人才相互促进的广阔事业舞台。在行业内率先建立 “立军令状 + 揭榜挂帅” 机制,“军令状”项目单项最高奖励2000万元;“揭榜挂帅” 项目单项最高奖励700万元,两项奖励总金额高达1.6亿元,让创造价值的科技人才名利双收。杜洪流博士入职潍柴后,依托潍柴全球协同研发资源,成功研发静液压推土机用液压动力总成系统,引领行业升级;成功研发大马力拖拉机 CVT 动力总成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带动潍柴液压板块3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终端产品产值超150亿元。

业绩考核激发新动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山东省国资委深知引才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管理与考核同样重要。于是引导企业建立引进人才绩效考核机制,让薪酬与业绩紧密挂钩,真正做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山东能源集团权属公司北斗天地引进核心研发团队关键人才李赟后,通过横向与市场对标、纵向与公司战略规划对标,精准确定其薪酬,实现企业与个人发展目标的完美契合。华鲁集团权属公司华鲁恒升在省属企业中率先实行限制性股票激励,采用“七定”股权激励模式,既给予市场价55%的优惠授予价格,又设定较高解锁条件,将企业利益与骨干核心人才利益紧紧捆绑,兼具激励与约束,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人才保障与动力支持。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